一场不该发生的“矿难”
——读《风起毛乌素》

来源: 作者:成善一 时间:2015-04-07 【字体:

作者:成善一

改革开放,东风劲吹。随着西北地区煤炭工业的飞速发展,矿工作家亚东紧跟形势,两年来连续出版三部煤矿题材长篇小说《风起毛乌素》、《陕北煤老板》和《矿工子弟》,并得到著名作家陈忠实和莫伸同志的夸赞和热情推荐。作为一名矿工读者,我深感欣喜!

我决定先看《风起毛乌素》。这是一部取材于高科技特大型现代化煤矿生活的以写“矿难”为主题的长篇小说。透过作品的艺术帷幕,探索作品深沉厚重的内涵:既有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又有政治理念、科技理念;既立足于煤矿、与矿工血肉相连,又有不是官场胜似官场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矛盾冲突的现实主义作品。

针对读者对“毛乌素”这个陌生奇异的地名,作品开门见山告诉你,“蓝天,白云,积雪,黄沙,还有乌褐色沙柳的枯枝,编织成毛乌素地区一幅独特的大漠风景”。这里原是陕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的大片沙漠,经过人们长期艰苦劳动,营造出大片绿洲。正是在这片贫瘠的绿洲地下,深藏着丰厚的煤炭资源。于是,便有了这“世界八大优质煤田之一”的“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大型的、现代化的“煤炭总公司”。不幸的是,总公司所属的年产1600万吨的沙枣树煤矿发生了一场“矿难”!

所谓“矿难”,既非天灾,也非人祸。而是采煤工人同大自然长年战斗的一场“败仗”!矿工所从事的不是一般的劳动,而是钻进地球心脏,去掏它的五脏六腑,同地球之间进行一场残酷的战争。这里也有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不是战场胜似战场。地球不会那么顺从地任人宰割,一旦发怒,便会进行报复,稍一抖动,事故随时发生,重者水、火、瓦斯,轻者片帮、冒顶、机电故障。还有一种隐形的毒气(粉尘的污染),让矿工终生受害!矿工为了给工业提供粮食,为了给人类提供光和热,不仅牺牲了自己应该享受的那部分阳光,而且还有青春和性命!工友们处理了同伴的“后事”,继续挖煤不止……如同战争年代那样“掩埋了战友的尸体,部队继续前进!”

这就是煤炭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也是煤矿文学与其他文学不同的特点。这次“矿难”定性为“瓦斯中毒”,也就是地球对矿工一场残酷地“报复”!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指挥员失职:配电室临时停电,没引起重视;瓦斯来袭,没及时撤离;自救过程混乱,造成后续部队人员不必要的伤亡……责任就在矿长兼党委书记郜新闻的官僚主义,电话指挥,反应迟钝。战争胜败往往就在分秒之间,时间就是胜利……。

“矿难”导致4人受伤,包括副矿长李成在内的17人“罹难”!惊动了全矿、总公司、市、省、直至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总局副司长石铁与专家们认真地调查研究之后,认定“这里地质条件良好,科技设备先进,发生这样的事故是不应该的”。作为法人代表的郜新闻明知指挥失职、责任在肩,却不能积极地从安全理念进行检讨,勇于承担责任;而是消极地哀叹“自己命运多舛,自认倒霉”。为了推卸责任,竟然向石铁行贿一方珍贵的“田黄印章”,遭到严厉拒绝。以后郜新闻又把这枚“田黄印章”转送给总公司经理陆光明,竟然以“下不为例”被收下了……

作品通过一方印章的转手,描绘了三个素质不同的人物:石铁精明强干,为官清廉,是一个称职的国家公务员;郜新闻既不具备党委书记的政治素质,也不具备矿长的管理水平;而陆光明则是个老奸巨滑的官僚主义者,充当事故责任者的保护伞。一个行贿,一个受贿,作为两个反面人物的出场亮相,并继续表演,使故事起伏跌宕,矛盾愈演愈烈……

造成“矿难”技术层面原因已经明确,接着便是追查管理方面的责任,调整领导班子,于是总公司董事长张海清、党委书记安山与总经理陆光明之间又演绎出一场“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的矛盾冲突:三人共同意见,在党委书记后继无人的情况下,保留郜新闻党委书记的职务,问题是谁来接任矿长?

按常规应该由常务副矿长陆虔接任。28岁的陆虔为人精明,善于应酬;虽有大学文凭却不是采煤专业。在众人都为“矿难”悲伤压抑的时刻,他的脑海里却涌动一股豪气,大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飘飘然,从而上窜下跳,四处活动。其母亲顾小菊也明确表态“应该由咱虔虔当矿长了”。于是陆光明也理直气壮地推荐儿子当矿长“不是采煤专业,可以干中学嘛!”……

显然,一座“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大型现代化煤矿,需要一名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精通专业的指挥员来指挥这场战争。于是,张海清和安山一致决定调苇子沟煤矿矿长方政接任矿长。此人矿业大学毕业,既有20年采矿工作经验,又具备大型现代化煤矿管理理念,作风朴实,雷厉风行。

方政上任,不负重托,他的指导思想就是“一切围绕煤矿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深感原矿领导欠债太多,不仅欠安全债,还欠职工的良心债。于是他会同总工程师潘晓以及企管、财务、人事、后勤各部门负责人,提出深化改革的方案:(1)制定领导干部跟班下井作业表,指挥亲临前线,改变电话指挥的官僚作风.(2)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构建“井下安全仓”,一旦事故发生,受困矿工可以进仓避难生存15天,以待救援。(3)进行工资改革,实行按劳取酬,废除“大锅饭”,使工人工资提高三到五倍。(4)改善后勤服务,按现代化标准,对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医疗,以及工人下井必须戴口罩……都进行严格规范。

改革就是废除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改革。不仅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也赢得总公司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的赞同。认定方政的治矿思想是“科技开拓型”,而过去的一套是“保守型”。作为党委书记的郜新闻本该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方政协同动作,保证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相反,他却产生“醋意”,消极抵制,对改革中出现的思想矛盾冷眼旁观。同时,为了保乌纱帽,继续走后门拉关系,向人事部门行贿,甚至逍遥自得,迷恋秦腔女演员,向浮华靠拢……。终于得到省局王处长不无嘲讽的夸奖“当书记好,收入一分不少,出事儿不担风险,八贤王的角色,多舒服!”致使改革中“开拓进取”和“因循守旧”两种思想矛盾,逐渐演化成组织上的分野:一批开拓型的干部被视为方政的“铁杆”;少数保守型的则被视为郜新闻的“朋党”……

作品突出的特点,就是准确地揭示了 煤矿生活的矛盾:如果我们把矿工同地球之间的矛盾,视为基本矛盾;那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操作和指挥,同盲目落后的操作之间的矛盾便是主要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地球的顽强抵抗和无情的报复。后者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指挥员的科技水平和责任感。人,是战争胜败的第一因素,人能否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如果郜新闻也能象方政那样精通专业,科学管理,尽职尽责,矿长书记协同动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硬手”,自然会保证矿工同地球战争中常胜不败,避免这次矿难的发生。事实证明,在一些地理条件落后,机械装备较低的老矿,常年无大事故的并不少见。

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集团,一个领导班子,一旦出现分裂,可怕的就是投机分子乘机而入,渔人得利,使矛盾越演越烈……。

西装革履的陆虔,对方政的改革措施本也十分反感,特别是领导干部带班下井!但他对郜新闻与方政之间的矛盾,先是坐山观虎斗,然后便是拉拢郜新闻,挑拨离间,“郜叔,方政把咱们的干部都刷下来,你总得有点表示呀。”讲老奸巨猾,郜新闻比陆光明低一格,但是比陆虔还是棋高一着。他反过来要对陆虔和方政的矛盾坐山观虎斗。陆虔步入官场第一天,父亲就告诫他“在政治斗争中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懂得一切可用的力量,才是一个成熟的标志。”陆虔忠实的继承了父亲的狡诈。他第一次化一千元“放生费”求神问路,被告知“时机不到,不可轻动”。第二次化二千元“放生费”,被告知“今年可谓仕宦之路,总显达也”。陆虔喜出望外,决定大干一场。不干则已,干则一枪中的。于是他亲自写检举信向省委诬告,“方政擅自挪用公款800万,为自己的小金库谋取暴利……大搞独裁专制……行贿受贿……生活腐化,应该将其绳之以法……。”他先找多次受方政批评的人事副部长宁子宁签名:“保证扳倒方政,我当矿长,你当副矿长。”但是,胆小怕事的宁子宁良心未泯,婉言拒绝;不幸的是他由恐惧到抑郁,由精神失常到疯癫,以至梦游跳楼自杀。

陆虔对宁子宁的自杀有点伤感,但更多的是侥幸。接着又找头脑愚钝、长期不得志的办公室主任张胖娃等,最终有三人签名,由陆虔亲手邮寄。

遗憾的是省纪检委工作组,不经调查,主观武断,对方政进行隔离审查,并且不失违法乱纪,采用“车轮战(不准睡觉)”,对方政进行逼供审讯。检举信在矿内外引起一场风波。方政理直气壮,坦然以对。懂政治讲原则的党委书记安山对他们这种整人的做法颇为反感,他理直气壮为方政辩护,认为方政为首的矿领导为了解决运输通畅,集体决定向私商拆借800万元,未能及时上报,只是违反财经纪律,并不违法,给以批评指正就够了。但陆光明乘机落井下石,主张对方政撤职查办。还是董事长张海清执政有方,他首先肯定方政任矿长三年工作成绩显著;但为了缓解矛盾,稳定大局,对上对下不失原则:决定方政进党校“充电”,后调任另一个大单位任职;提升总工程师潘晓接任矿长;调陆虔到公司下属一个管装备的单位任负责人。

作品的另一特点,就是围绕“开拓进取”和“因循守旧”的矛盾冲突,揭示人与人灵魂深处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塑造一群颇具典型性和现实性人物形象……

作为正面人物的总公司董事长张海清和党委书记安山,高瞻远瞩,统领全局,会看人,会用人,能容人,关心人,不失为“既能出主意,又会用干部的领导者”。方政和他的一群“铁杆”,虽然性格各有特色,但他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那就是爱岗敬业。方政对陆虔的两次诬告,本可还手一击;但他城府在胸,科技在握。他要作出一番事业,用奉献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取得公众的认同。不失为德才兼备的干部。当今的中国,不缺高官(管),缺的就是这样一些终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实干家。

列宁说过“社会主义时期就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资本主义被我们消灭了,但它不同于一具尸体,装进棺材,埋进土里就完了,不,它还在我们中间散发着臭气,腐蚀我们的肌体。”……

如果我们把那些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实干家看作是人性升华的典型,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 的代表;那么陆光明一家便是人性堕落的代表,是“散发资本主义臭气”的流毒。腐蚀党的肌体,损坏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陆光明由一个官僚主义者堕落为一个老奸巨滑的政客,言传身教,儿子陆虔成长为一个“政治动物”。父子开门做官,贵妇人顾小菊闭门受贿。他们夺权不成,贪心不停。于是,母子合伙收购W.C股票,从中获利15万元;当得知此举触犯刑法中的“内幕交易罪”,竟然把罪责推给父亲。陆光明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培养的儿子,关键时刻把自己推上法庭!这就是投机分子们争权夺利,自食恶果……

至于郜新闻这个贯穿全书的主线人物,从文学角度看,他是个不可缺少的中间人物。但是,从现实生活看,他既不会当矿长,更不会当书记,是个典型的庸官。他只能告诉读者:当今中国的中基层专业党委书记后继乏人!!!

纵观全书,不难看出,亚东同志是一位忠于“三贴近”、正在走向成熟的矿工作家。他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学功力,而且具有一个矿工作家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和科技知识。所以,他才能用流畅的语言,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结构严紧,创作出这样一部基于生活真实,又升华为艺术真实的优秀作品。把它定格为反腐倡廉的佳作也未尝不可。

2015年3月15日

【作者简介】

成善一(守慈),1925年5月生于山东黄县(今龙口市)。小学四年。13岁参加少年抗日先锋队,15岁参加教师救国会,因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遭日伪军迫害,先关监狱,后发配“满洲”充劳工。几经辗转,18岁逃回老家继续革命。先后在八路军北海军分区教导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警官学校、胶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任职,转战于齐鲁大地,大江南北。

1955年转业煤炭(燃料)工业部。先后在干部司、国家监察局、机关党委、政治部任职。1970年煤化油三部合并,留任燃料化学工业部政工组,负责宣传工作。1971年奉派北京煤矿机械厂,负责“文革”灾后的恢复、整顿和扩建工作。由中型厂发展为大型现代化机械厂。1982年退居二线。1985年离休于情报所。

离休前后32年,致力于煤矿文学创作的组织和研究工作,历任煤矿文学研究会副主任,煤矿作家协会 副主席、顾问。先后发表纪实文学、散文、政论、杂文等150余篇(其中文艺评论50余篇),结集为《活着不要辜负生命》、《活着,要有点精神》。另有传记文学《上海三次武装起义中的赵世炎》(原载1962年《红旗飘飘》)、《赵世炎烈士传记》、《九死一生钟子云》。

《浅谈——中国煤矿文学发展史》可视为结晶之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