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 宋代诗词中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
    宋代诗词中,一方面有围绕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另一方面还贯穿着一些具有强烈人文意识的独到理念。
  • 古代名人手札正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日常视野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近日,上海博物馆还在战“疫”之际,推出网上展览《遗我双鲤鱼——馆藏明代书画家书札精品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书札展引发观众寻根追源,通过手札去全面了解书写者和他们所处的时代,从这些古代名人手札堆里捡拾历史与艺术的吉光片羽。
  • 《赵城金藏》:辗转千年的虔敬
    一部《赵城金藏》,从诞生至今近千年,历经战火纷飞、岁月磨砺。崔法珍断臂募刻近三十载,方有此书;蒋唯心冒险登舟,才有后来引发学界震动的《〈金藏〉雕印始末考》;史健率领八路军战士浴血抢救经卷,才有今日四千余卷《金藏》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新中国成立...
  • 书法艺术个性化与汉字学
    书法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从甲骨文出现的那一天起,书法艺术即石破天惊,它既是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载体,又是文字实用书写的升华。我们从书法艺术中体会到了汉字之美、语言之韵、精神...
  • 对荆楚文化,我们饱含深情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以其特有的风貌,泽被后世。荆楚文化的气质与中原文化形成互补。文化学者于丹曾这样对比二者:中原文化是尚礼的、现实的,强调对规则的服从,讲究以节制为美,敬鬼神而远之;而楚文化是乐生的、浪漫的,灵魂可以上天入地,汪洋恣肆。
  • 荆楚大地上的璀璨文化——楚文化
    疫情当前,少部分外国人谈武汉或湖北即“色变”,仿佛“武汉”和“湖北”已成为瘟疫的代名词之一。其实,这方土地只是暂时病了,它从来都是开放、自信、优雅的。因为它拥有着勤劳勇敢的人民、蓬勃向上的经济发展动力,以及璀璨而独特的荆楚文化。
  • 《陈情令》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古装仙侠剧,《陈情令》中有许多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表达,而值得注意的是,此种表达出自以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可以说,该剧体现了90后新生代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继承与想象。这种想象并非与历史严丝合缝——与《长安十二时辰》的写实性表达相比,《陈情令...
  • 唐朝写手好诗有多重要?不少人凭借首诗平步青云
    古代就有人把每年高考状元写出来的文章专门收集起来,编成一本书供一众学渣们瞻仰、学习。科举考试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那时的考试,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科举”。在唐朝,“诗”就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
  • 是高雅含蓄的艺术,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古风歌曲未来何去何从?
    古风音乐,指词曲有古代风格、但是却是现代人创作的音乐。它并非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古风歌曲早在民国时代就流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1915年谱写的歌词《送别》就是当时颇为流行的古风歌曲。《中国好歌曲》音乐总监、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安栋在...
  • 鲁迅研究院成立典礼暨“鲁迅与孔子”高端论坛绍兴举行 重构中华民族文化现代性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孔子和鲁迅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大家,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近日,由绍兴文理学院和浙江省鲁迅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鲁迅研究院成立典礼暨“鲁迅与孔子”高端论坛在绍兴...
  • 李子柒式短视频走红海外:中国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传递直抵人心的力量
    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幽静的院落里烹饪传统美食,周围鲜花灼灼,山林森森,流水潺潺,仿佛在世外桃源……四川女孩李子柒,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中取材拍摄视频,作品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
  • “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国家博物馆启幕
    “只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于12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出各类文物、文献、艺术品近600件套,展期三个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19年重要的文化展之一。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红楼梦学会和北京曹雪芹学会学术支持,中国...
  • “红楼梦研究所建所、《红楼梦学刊》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与会者认为,回顾200多年的红学发展,197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建立与《红楼梦学刊》的创刊,是红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红学所的成立得到了当时茅盾、王昆仑、贺敬之、林默涵、俞平伯、叶圣陶等诸多前辈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也是红学研究进入新时...
  • 古笺之美纤毫毕现:全景式笺纸研究专著《说笺·典藏版》首发
    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古籍与名人手稿之丰、品种之多之精,都是国内一流.近日出版的《说笺·典藏本》就是从上图馆藏271例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名人尺牍翰札,通过特殊拍摄技术,纤毫毕现与原色原大部分作品放大的视觉效果,再现其墨迹之韵与工艺之美。
  • 从曲阜到敦煌:传统打底 兼收并蓄
    曲阜,孔子诞生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传统文化由这里落地开花。敦煌,古丝绸之路重镇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汇聚,不同的文明在这里交融。六年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亚洲文明大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阐释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和博大胸怀...
  • 古典诗词,如何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
    古典诗词是一部中国式的“大百科全书”。孔子认为,一个人通过读《诗经》,就可以“兴、观、群、怨”,能够感发性情,洞察社会,促进交流,具有批判精神。所以说,透过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全貌。中国历来以“诗国”著称,说明...
  • 国风雅韵,走进生活才能生根开花
    “这小小的香囊里面,装的可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老师傅一边在布块上飞针走线,一边介绍,“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里就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的诗句。三国时曾任曹操主簿的繁钦,写过一首《定情诗》,诗中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再到后...
  •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或予《诗经》新释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出自《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窈窕者,谓淑女所居之宫形状窈窕然。”因此,关于“窈窕”的解释,尽管学界意见不一,但大致认为是指容貌姣好。但这一流传千年的说法,可能随着安徽大...
  • 中华古籍大展国图开展:大量宋刻本汇聚,多部孤本亮相
    大量宋刻本集中展示,数本海内孤本集结,众多善本首次亮相。9月7日起,汇集全国330余种典籍藏品的“豪华”古籍大展将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此次“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是历年来数量、规模、等级最高的一次古籍展,也是国家图书馆110周年...
  • 《说文解字》数字化:推动经典现代化转型
    “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 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主持研发,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化《说文》学及其研究平台构建”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也是继“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推向社会后,北师大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推出的另一力作。
  • 从八大山人出发重构传统书画的文脉关系
    相较于“生动”而言,八大山人给画里的万物灌注了无限“生机”,他把分割在纸上的空间不作局限,作为整个目视的表象,给后世提供了多维研究视角,这里也包括八大山人的题画诗:隐晦、默照如禅语、藏着难解的密码。就经营画面而言,他更像一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
  • 弘扬君子文化 传承家国情怀——第五届君子文化论坛侧记
    日前,由光明日报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君子文化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家国情怀与君子文化”的主题,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畅谈新时代的君子人格风范。
  • 宋人如何梦清凉
    2019年08月10日 宋人如何梦清凉
    夏日炎炎,中午小憩休息一会儿,也是宜养身心。千年前的宋朝人毛滂就在《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里记录下了自己午睡的情景: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 钩沉稽索三十载 披沙沥金筑大观  ——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编纂始末
    2019年5月,随着《军事典·战争战例分典》的最后付梓,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要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一五”国家重大工程出版规划首位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中华大典》,全面完...
  • 阅古妙墨快雪幽 神聚长留作主宾
    北海公园内的快雪堂和阅古楼,是书法、石刻、拓片等方面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无限向往的神圣之地。当年阅古楼建成后,乾隆不但亲自题匾,而且有诗赞曰:“宝笈三希卒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楼正四面开屏幛,神聚千秋作主宾。”6月9日上午,“青睐”人文寻访团有幸来到...
首页 2 3 4 5 6 7 8 9 10 尾页 共346条信息/共14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