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产业和教育论坛举办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杨玳婻 时间:2015-07-06 【字体:

为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和教育事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和发展,7月3日下午,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产业和教育论坛在京召开。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学界、互联网和电影界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管理者,围绕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研讨和交流。

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任向云驹在致辞中指出,论坛平台搭建得非常及时,也是整个社会关注互联网、关注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信息窗口。首先,“互联网+”是互联网和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必然和必要发生关系。其次,“互联网+”实际上也是一种市场和产业的关系。过去互联网更多的被理解为一种虚拟空间,但是现在它越来越和实体的空间、市场融为一体,这样一个现实就倒逼着我们去思考怎么走、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时代转折和挑战,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所以我们需要思考,这是论坛的意义之一。“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一个科学和艺术联营、联合的时代,互联网技术本身基于科技的发明、进步和发展,它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必然影响艺术,如何与科技结合,这是现代社会不能回避的问题。而资源和任何一种“+”相结合,任何一个领域、门类、行业在大数据时代的资源数据化,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趋势。所以资源数据化以及数据化以后的资源如何与各个领域关联、应用、开发,作为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从这个平台将开启很多思考路径。我们寄希望于电影和互联网以及市场探索的成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为所有的艺术门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北京市网络信息办公室网络文化建设处负责人刘晓红在致辞中指出,互联网发展至今不仅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和各行各业也呈现出融合的趋势。互联网的互动分享和移动传播性快等特性与电影行业融合后,势必会给传统的电影产业带来催化作用,在电影的制作开源化、电影发行去中介化、电影营销移动化、电影消费多元化、衍生品购买便捷化等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改变。期待在“互联网+”电影优势互补的融合下,电影产业借助互联网平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光明,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饶曙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吕本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刘浩东,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穆德远,北京电影学院科学与信息化处处长、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军,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副教授、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张锐,爱奇艺首席科学家王涛,百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国龙联盟新媒体部总经理张志远等发表了主题演讲。

侯光明指出,本次论坛不仅是课堂,更是一个大聚会。大家有幸听到来自于产业界、政府智库和高等大学的精英们,共同来从不同视角论述、研究、探索、开启“互联网+”,会对我们的生活、对电影产业、对电影教育有什么影响,这样一个论坛的开启非常重要,打下了今后研究的基础,开辟了今后发展的道路。它应该作为学校的理念,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的智库,成为社会的先驱、人才的摇篮。

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副主任冉茂金,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教授、青影厂厂长俞剑红,央广新媒体副总编辑伍刚,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丹等出席论坛;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主任吴曼芳主持会议,并举行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大数据与媒介创新协作单位挂牌仪式。

互联网+电影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