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报告:逆境升华感恩心
——记大同煤矿集团宏远公司员工韩忠

来源:同煤集团 作者:李婷华 时间:2012-02-15 【字体:

韩忠近照

他眼睛不算很大,但特有神。

他话语不多,可听来句句实在。

他九年捐资助学32万余元。

他下岗后自谋生路,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20余位下岗工友。

他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个头没有长起来,三十几岁愁白了华发,而他的心灵却是闪光的,生命质量却是值得称道的。

他年岁不大,殊荣不少,而他在内心深处真正看重的却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他的生命轨迹曲折,成长历程艰辛,而他的未来和前景却让人能心生憧憬。

他就是韩忠,大同煤矿集团宏远公司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员工。

幼年丧父:不曾记得父亲的笑脸,却永远忘不了母亲的泪眼

韩忠的父亲殉职于一场矿难,时年37岁。

1974年,韩忠出生在大同煤矿挖金湾矿一个还算殷实、美满的矿工家庭。父亲是矿上的一位调度室副主任,母亲是一个小学教员,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他是他们家的第五个孩子。老小降生,全家疼爱,按说他是他们家最有福气的一个成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刚刚两岁的时候,灾难突如其来地降临到他们这个家庭。

那是1976年“文化大革命”末期,矿上的生产管理混乱至极,安全规程被批臭砸烂,大力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蛮干、瞎干、“大干快上”成风成灾。挖金湾矿发生了煤尘爆炸,那天,韩忠的父亲本来不当班,但他听说井下出事故,便及时赶到矿上,会同救护队下井抢救伤员。然而,就在他们在矿井下奋力救援的时候,二次爆炸突然发生了,韩忠的父亲与一位副矿长以及十名救护队员牺牲了。

父亲牺牲那年,母亲只有32岁,大哥14岁,大姐12岁,二哥9岁,二姐5岁,韩忠两岁。就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女人一下成了带着五个孩子的寡妇;就这样,五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一下成了失去父爱的儿童;就这样,一个温馨、完美的家庭丧失了主心骨,失去了顶梁柱。

那时候,韩忠的记忆力还不够健全,父亲在世时抱他、亲他、逗他时的笑脸还没有深深镌刻在他那尚待发育的脑海里。然而,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母亲愁苦的表情以及忧伤的泪眼却一次更比一次醒目,一次更比一次深刻地留驻在韩忠幼小稚嫩的心灵中。

母亲是矿上的一位小学教员,她每天除了上班外,还要操持家务,操心子女。孩子们虽然或多或少能够体谅母亲孤独力薄的苦衷,或多或少能帮母亲干一些家务活儿,但孩子们活泼、好动、顽皮、好奇、甚至打架、怄气的天性却难以泯灭,他们常常给母亲添麻烦,惹母亲生气。母亲被气得失控的时候往往会动手打他们,她把内心的苦楚无奈地发泄在自己孩子们的身上,有时气极了,下手也很重,懂事的孩子们就咬着牙忍着。母亲打完了又后悔,然后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每每这时候,身心频临崩溃的母亲一边哭,一边开始埋怨父亲:“你死了倒省事了,丢下我们不管了。我一个人,怎能把这五个孩子拉扯大呢呀?”

可是,埋怨归埋怨,当母亲冷静下来的时候,常常对父亲生出一缕缕无尽的思恋与念想。尤其是逢年过节,母亲郑重其事地把父亲的相框擦干净,端端正正摆放在柜顶上,点上香火,供上食物,而她则静静地守候在父亲的相框边上,不吃也不喝,眼角常常挂几颗清亮的泪滴。

那场景,那泪滴,深深地印在韩忠童年的脑海里。母亲守寡十年,留给韩忠太多太多的记忆,那记忆告诉韩忠,柔弱而又坚强的母亲既哺育了孩子们的肉体,又教诲了孩子们的心灵。

在以后许多年的日子里,孩子们学会了体谅母亲的心情,他们尽量少做错事,少惹母亲生气。有时候实在把握不住做了错事,也互相掩盖着,不让母亲知道。

遇事想着对方,事事体谅别人,这样的为人处世原则,就在韩忠是个幼童的时候就在他的思想里生根发芽,渐渐形成了。

没爹的孩子早当家:用一双七岁少儿的小手,把寒冬的灶火点燃

大凡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父亲还是家里一切脏活儿、累活儿的承担人。如今父亲不在了,母亲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他们,生活的重负让母亲心力交瘁。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孩子们看着自己愁苦的母亲,就主动承担了家里的一些家务活,好多脏活儿、累活儿孩子们也都自觉地参与其中。

三九是塞北高原上的挖金湾矿最为寒冷的时节,最低的极端温度曾经降到零下三十几度。七岁的韩忠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因为孩子多,母亲无暇照顾,韩忠五岁就上了小学。低年级学生放学早一点,所以韩忠每天要比哥哥姐姐们早一些回到家里。回到家里,屋里一片冰冷。等到哥哥姐姐下学回来后把炉灶点燃了,家里才渐渐暖和起来。

那天下学后韩忠又冷又饿,在冰滑的路面上跑回家,伸出冻红的小手踮起脚尖打开门锁,进屋后,屋是冷的,剩饭也是冷的。饥饿和寒冷促使他本能地想,自己何不动手把炉灶点燃起来?把剩饭热热呢?于是,他就动手干起来。凭着平时观察大人干活儿的记忆,他踩着小板凳,先把炉灶里的灰渣掏干净,然后点燃桦皮,放好劈柴,等劈柴燃烧到一定程度,再加上煤炭,炉灶就熊熊燃烧起来了。他用沾满炉灰的小手抹抹被烟火熏出的眼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等哥哥姐姐和母亲们回家后,屋里已经暖融融的了。大家都夸他长大了,能干活儿了,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了,也懂得疼人了。母亲夸自己的小儿子能干的时候,脸上流露出几分喜悦,也隐隐流露出几分酸楚。是的,别人家七岁的孩子还在父母跟前撒娇呢,而自己的孩子却可以生火热饭了。韩忠则瞅着炉灶里忽忽跳跃的火苗,除了平添几分自豪,几分成就感外,他还觉得自己真的一下长大了许多。他突然感觉到炉灶里的火苗竟然是那么美丽,那么绚烂。

他的感觉没有错,那是生活之火,那是生命之火,那是勤劳与智慧之火,那是顽强与刚毅之火。那火的启迪,为他今后的创业、做人,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那以后,韩忠便开始为哥哥姐姐母亲分担家务了。先是生火,后来是打炭、劈柴,再后来便开始担水了。那时候,矿上的自来水管没有接到各家各户,他要担水就得到挺远一段距离的公共水龙头去担。寒冬,天冷路滑,而且还得排长队等水,这一切,他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不仅没有难住他,反而从小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坚韧性格。

1983年,母亲在矿务局一医院学习,他们家搬到老平旺出租房,路远不说,还得付房钱。他们在医院不远处的荣兴街土板墙边上找到一块狭窄的空地开始自己盖房子,技术活儿雇师傅干,其它小工活儿全由自家人干。那一年,韩忠刚满九岁,每天下学后,放下书包就干活儿,搬砖、筛沙、和灰,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知道沙子、水泥3比1的比例和灰法。人和铁锹一般高的他严格按照这样的比例和灰,受到师傅的赞扬,干活更卖劲儿。

盖房子整整干了一年,一年里,他不但长了一岁,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还懂得了不少道理。他满心欢喜地望着整整齐齐的三间新房,隐隐约约地明白了勤劳能够创造财富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一年,他只有十岁。

学会面对现实:学业优秀,却选择了兵营;训练成绩不突出,又转败为胜

在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要面对的现实,每个人所面对的现实都不尽相同,每个人所面对的现实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学会面对现实,就是懂得实事求是;不懂面对现实,就是虚妄、浮躁、不切实际。

多舛的命运使韩忠从小就成为一个懂得面对现实的,脚踏实地的孩子。

在学校里,跟同学们相比,他知道自己缺少些什么:别人有父亲,他没有;别人有零花钱,他衣兜儿里没有一分钱;别人趾高气扬,他没有资格那么做;别人出头露面,他躲在同学们的背后;别人大大咧咧,他谨小慎微……他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得到跟别人相同的什么。

就这样,自卑最终没有成为压垮他的顽石,反而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别人贪玩,他潜心用功;别人肤浅,他深沉敏思;别人粗疏,他细致入微;别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坚持一贯、始终如一。因此,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与赞许。

就像每个士兵都想当将军一样,每位莘莘学子都想一路深造,学业有成,出类拔萃,光宗耀祖。韩忠当然也这样想,他想上大学,他更羡慕那些能够去上大学的同学们。然而,现实中的家庭经济状况却不仅不容许他再继续上学读书,而且还希望他能够尽快地自谋生路。面对这样的现实,1989年,高中毕业后的韩忠毅然放弃了高考的机会,选择了到兵营里去当兵。那年他16岁。

在部队里,又一个意想不到的现实摆在了他的面前。

韩忠个头不高,身单力薄,在军事训练中,很难拿到好的成绩,这让他感到很愧疚,也很懊恼。他曾经累死累活,跌皮掉肉想把训练赶上去,但是,严酷的现实告诉他,他的条件不可能。为了弥补自身的缺憾,他努力发挥自己从小习惯干活儿的长处,把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几乎全部包揽下来。每天早晨,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他就早早起来,打水,扫地,收拾房间、场地等等。他干活儿既利落又整齐,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而且不言不语,从不声张,干完了,就悄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在其它集体活动和劳动的时候,他也抢着去干各种各样的活儿。战友们看了喜欢,班长看了也喜欢,连长、指导员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很快把他调到连里做了通讯员。

在新的岗位上,韩忠机敏勤快,任劳任怨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收到了可喜的成绩,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受到“八一”嘉奖,荣立一次三等功。1993年7月在部队入了党,还参加了连里的业余宣传队,充当舞蹈演员,还在部队学习了驾驶技术。

然而,生活的道路并没有因此而铺满鲜花,更加严酷的现实在前面的路上等着他。

立业的艰辛与坎坷:待业、就业、下岗三部曲,每一部他都演绎得有声有色

1993年12月,韩忠从部队退伍后没有马上得到安置,待业期间他利用在部队学到的驾驶技术跑起了出租车。那时候,大同地区的交通管理状况还很混乱,社会治安也不尽人意,曾发生多起出租小汽车和出租摩托车被抢事件,有的司机也命丧黄泉。面对这样残酷的局面,韩忠没有退缩,没有气馁,他又充分发挥自己机敏灵活、谨小慎微的特点,大胆而又小心地跑起了出租车。

儿走千里母担忧,韩忠在外边跑出租车,最担心的当然是母亲了。做母亲的往往不在乎儿子能挣多少钱,而是在乎儿子能不能够按时回到家里来。而跑出租车这一行却恰恰搞不准什么时候可以返回家。一边是为了生计多跑多赚钱,一边是为了母亲尽量少担忧。人生就是永远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之中找平衡,而韩忠却能够把握得恰到好处。

一次天色将晚,他在准备收车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口泉沟里的远程活儿,拉不拉?他首先考虑了安全度,通过迅速的观察和简短的问话他得出结论是安全的,进而他又得知乘客是一个急需要帮助的人。他在拉了乘客开足马力往口泉沟里跑的时候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安慰母亲自己晚回一点。这样既解决了乘客的急需,自己又多赚了钱,也没有让母亲担惊受怕。

1995年,韩忠被分配到燕子山工程处小车队当司机,由于他在司机当中最年轻,给他分配了一部老式的212吉普车,负责接送处里职能部门下工地去的一般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他做到了随叫随到,安全准时,从不误事。

他跑的最多的地点是苦水湾工地,路远、偏僻、坎坷曲折。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坎坷曲折他已经历得太多。每天早晨他把车准备好,即便是一台老式的212,他也把它擦洗得干干净净。冬天,则提前把车暖好,尽量让乘车人员舒适。

时至此刻,他算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他看重这份工作,珍惜这份工作,他想他有了这份安定的工作已无后顾之忧。

然而,生活的变化无常却永远让人猝不及防。

国营煤炭企业效益滑坡。

工资失去保障,最低每月只能开一百块。

司机出车的过路费,单位都报销不了。

基本建设单位全员下岗。

韩忠成为下岗中的一员。

命运需要他继续打拼。

1997年底,韩忠下岗后,先后开过药店、开过舞厅、卖过小孩玩具、跑过煤炭、搞过大货车运输……失败,重新开始;再失败,再重新开始……

无尽的坎坷,无尽的曲折。

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

成家的喜悦与忧愁:妻子每天出门前,给他枕边放十元或二十元钱,那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呀

结婚成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无论境况多么窘迫,到了成家的时候就应该成家。可喜的是,韩忠的妻子和岳父都有一双慧眼,看中了他是一个机灵敏捷、甘于吃苦并且有耐力的小伙子。

2002年,韩忠跟妻子结了婚。下茶那天,答应给女方家的三千块彩礼钱他都凑不齐。他请媒人做证,给岳父敬了三杯酒,恳请岳父容许他第二天宴请宾客收到礼钱后再把彩礼钱补给岳父家。岳父通情达理,当面答应。

结婚是喜悦的,可结婚后的日子却是窘迫的。

婚后,作为下岗工人的韩忠每月只能开230元。他本来可以到外地去打工,可是,他觉得,如果他离开了新婚不久的家,那么,这个家就失去了家的意义。他在家里闲坐了半年,希图寻找赚钱的机会。每天早晨,妻子要去上班的时候,给他枕头边放10块或20块钱,这是他一天抽烟、吃饭的花销。每当他拿起那10块或20块钱,心里便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

就是这一天10块、20块的零花钱韩忠也是尽量省着花,他就从3块5块攒起,居然攒了400元钱。他用那400元钱做开了小买卖。卖小孩玩具、开药店、与朋友一起开舞厅等等。

做买卖也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探索客观市场的锻炼。

2003年初,由过去几个基建单位合并组建的宏远公司出台扶持下岗员工政策,韩忠抓住这个机遇,及时联系了8名下岗工人,创立了再就业运输队,由他担任队长,承担主要责任。首先,由他出面筹集资金,银行贷款不可能,只能靠同学,靠朋友,靠战友。打交道的时候首先想到对方,以对方的条件为主,对方满足之后,才会畅快淋漓地借钱与你。全是民间高利贷,每月打每月的利息。他东挪西借,七拼八凑,并且卖掉了结婚时的自行车,勉强拼凑了30多万元,买了两部二手垃圾清运车以及四辆二手卡车,承包了宏远公司物业小区的垃圾清运工作和部分工地材料运输任务。

在买二手垃圾清运车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一开始说4万能买到,他借了4万块钱。事到临头,又出现了一个买家,卖家只好以拍卖的形式卖车。这样一拍卖,一台车的价格翻了一倍,成了8万元。他一狠心,硬着头皮买了下来。所差的钱,向谁借去呢?韩忠和妻子一起想辙,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妻子的小姨身上。小两口想到小姨刚刚结婚,手头肯定有彩礼钱。没办法,妻子在韩忠的怂恿下只好向小姨张口……

韩忠在公共汽车二公司旁边租了一个小院儿,作为车队的办公室,车队人员的集合点,以及部分车辆的停放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摊子不算很大,也得有一套管理办法。在日常经营中,他摸索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比如,汽油、车辆维修与工资挂钩的承包方式,就是车队最主要的一个管理办法。他还根据自己的做事经验制定了一个办事准则:

当天的事当天办,困难的事想法办,

能办的事马上办,重要的事优先办,

复杂的事梳理办,琐碎的事抽空办,

限时的事及时办,所有的事认真办。

不空洞,不说教,不花哨,不雕饰,不虚妄,一切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遵循自身责任的规律。

目前,他的车队已经发展到拥有11辆垃圾清运车,1辆挖掘机,2辆装载机,还有部分农用卡车,必要时还租用压路机等其它车辆。自此,韩忠走上了一种工程从公司承包,资金由个人解决,人员由自己雇佣,风险由自身承担的经营模式。为了维持这种经营模式,在资金方面,多年来他一直靠民间信贷支撑着,凭着双方的诚信,维持着车队的资金运转。

韩忠肩膀上的压力更大了,但是,别无他路,也无退路,他只能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游泳中希图游得更远。

上路了,就得坚持走下去:以清运垃圾为基础,以土方挖掘为拓展,以养活下岗工友为目标

韩忠负责平旺物业、宏远物业共13个居民小区1万多户居民,以及恒安区11万户居民的垃圾清运工作。别看垃圾清运工作不太起眼,却是韩忠所有承揽的工程项目中最稳定、风险最小的一项工作。他看重这项工作,也倾心于这项工作,这是他们的基础,是他们经营发展的底线,是他们几十个人的饭碗的最后保障,守好这个底线至关重要,守住这个饭碗至关重要,韩忠和他的伙伴们深知这个道理。

夏天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他们就开着清运车上路了,沿着街区的各个垃圾点,认真履行着清运垃圾的职责。他们努力做到不影响交通,不惊扰居民,干净利落,不往路面上飘洒垃圾碎屑。

冬天,天还不亮,他们就顶着寒冷上路了。垃圾箱里的垃圾有时候冻结了,他们也能耐心地清理干净。下雪的时候,垃圾清理量成倍加大,他们连班加点,也要完成任务。有时候,垃圾清运车不够用,他们就把其它车辆开出来。

多年来,他们的垃圾清运工作受到了环卫部门的多次表扬,受到了居民群众的赞扬。而他们自己,每当看到清洁干净的街区,也会不由得生出几分喜悦和自豪来,因为,那是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果呀。

但是,单靠清运垃圾是不能够实现他们发展的需要的。他们要提高员工工资,养活更多的下岗职工,就得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这样,韩忠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承揽其它工程项目。多年来,分别开展了预拌混凝土业务、土建项目建设材料运输业务、承揽土石方工程等业务。

2008年韩忠在左云县一带承揽了一段8公里长的铁路护坡工程,他带着工人和技术人员住在离工地两公里远的一个村子里。因为铁路在村子附近,当地的村民时常会提出一些无理或苛刻的条件。为了讨好村民,他们租老乡的房子住,买老乡的山药蛋吃,人家说多少斤,就是多少斤,大小不论,发绿的山药蛋倒掉许多也不敢说什么。几乎每天韩忠都要在8公里长的工地上巡视一趟,几天下来就会磨破一双鞋。不管冬天、夏天,他都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吃午饭。尤其是冬天,把饭从村子里拉到工地上,已经没有多少热气了。而他还往往耽误吃饭的时间,别人吃完好长时间了,他才赶过来吃饭,饭已经冰冷冰冷了。不管刮风下雨,飘雪落霜,大家每天都是早晨早早出工,晚上10点才回来。而韩忠每天晚上还要到甲方驻地去开碰头会。同煤集团也常常打电话通知他回去开会,单程上百里的路程,他匆匆赶回去,再匆匆赶回来。

铁路路基最高处有20米,每铺30公分厚的料土就得洒一回水,碾压一回。刚刚洒完水,当时不能压,需要洇一段时间。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一般在晚上洒水。晚上开洒水车的司机有事不在了,韩忠就顶上去开洒水车。路基测量每组三个人,有人不在了,韩忠去顶班。运料土的司机在危险地段不敢开车,韩忠去开。试验土质压实度和干湿密度的核密仪有放射性元素,别人不敢用,韩忠去用……大伙儿说他不是一个经理,是个忙来用。在漫长的工地上,他虽然有步话机与工人们联系,但一天仍然不知要跑多少路。

搞铁路护坡土方工程,挖掘机、铲车、压路机、运料卡车一大串,走村边的路,老乡们闹事,把路铲断了不让走。这种事情最头痛,最闹心,最伤神,最上火。工程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表,耽误一天时间,加大一天的难度。而且,如压路机等设备都是租用的,租金按日期计算,停在那里不干活儿,也照样付租金。停了几天,他的头发就白了许多,眼睛熬得红红的,满嘴燎泡。他找人从中说合,终于解决矛盾。

这项工程从2008年到2009年整整干了两年,起步最迟,完工最早,质量最好,受到甲方的肯定。

望着望不到尽头的巨龙一样的铁路护坡,韩忠两年来紧张、焦虑的心情方才稍稍放松了些许。从他七岁时用一双小手点燃了家中的炉灶,温暖了家人的心房,到如今他圆满完成了这一巨龙一样的铁路护坡,既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自己和工人友们赚到了不大不小一桶金,这是一种怎样的跨越啊!

这一年韩忠35岁。

多年来,在韩忠的努力打拼下,运输队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同煤集团、左云县、晋南地区、河北省、内蒙古都留下他车队的足迹,也留下他生命的印痕,多少次零敲碎打的一项一项的工程;多少次既费时,又费精力,又担风险,不缺乏保障的冒险探索;多少次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的筹备组合;多少次凭空生出的一系列的头痛问题,棘手问题以及意料不到的各种问题;多少次地域关系、行业关系、人际关系的摩擦与化解……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片坦途。

创业的道路不会一片坦途。

有辛劳才会有收获。

有痛楚才会有幸福。

韩忠和工友们分担辛劳也分担痛楚。

韩忠和工友们分享收获也分享幸福。

2003年他们刚刚起步时的收获却不尽人意。那一年,他们辛苦一年,年底一结算,还了民间贷款利息后,整整亏了10万元。大家都傻眼了,工友们都觉得白干了,没有希望了。韩忠却咬着牙果断卖掉一台车,给大家全额发放了工资,让大家过了一个舒心的大年。他自己则闭门思过,总结经验,在年节关头自己把自己修整了一番。工人们感慨地说,明年无论干什么,我们一定还跟着你干!工人们的话语不多,但是一语道出了大家对韩忠人品的信赖。

人格的魅力往往是胜于一切行政的或其他的硬性手段的。韩忠的手下有着一把和他一条心打拼一条心干到底的兄弟。当他的兄弟有困难的时候,他会不遗余力鼎力相助。

韩忠在给下岗职工老赵解决了工作的同时,还给老赵的儿子解决了工作。老赵的儿子属于待业青年,韩忠把老赵的儿子安排到运输队,让他开垃圾清运车,每月3000元工资。老赵装修房子手头缺钱时,韩忠借给他3万元。

下岗工人中有许多人是由原来的工程兵转为煤矿工人的,他们多是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的人,其家属多是农民,后来虽然转成市民,但也没有工作,而且他们多是有着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韩忠不但想方设法安排这些下岗工人就业,还想方设法安排他们的家属、子女就业。

水暖工小路的父亲瘫痪在床,小路四处打工,但所得工资不尽人意,养活不了自己的家人,韩忠把他吸收进来,让他去学习工程测量。小路感恩戴德,勤奋学习,成为一名称职的测量员。

看门的老汉为了节约自己家里的水电钱,以供自己的女儿上大学,把老伴儿也接到门房来住。老汉去世后,他老伴儿舍不得放弃看门的这份工作,要求继续看下去,韩忠不仅答应了她继续看门的请求,还给她上大学的女儿一份助学物品。

中秋节的时候,韩忠把员工和他们的老婆孩子一起请来聚餐。一位员工说,咱们是好多个小家庭,可咱们又是一个和睦友爱的大家庭。

多年来,韩忠先后解决了40多位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做到了平均每年养活20多位员工家庭,每年为员工发放工资达150多万元,每年为员工办理个人保险36000多元,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仅2011年就完成产值1230万元。

平心而论,韩忠的经营规模不算很大,可他对社会和世人的奉献却不算太小。

另一种价值:连续九年捐资助学,那是一片心灵的慰藉,那是一种爱心与感恩心的展示

俗话说:从小看大,七岁至老。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并且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这句话有着颠扑不破的真理所在。这一民间俗谚在韩忠身上得到了起码一大半的验证。

韩忠七岁时受到过美丽火苗的启迪。

韩忠和兄弟姐妹们从小就懂得体谅亲人。

韩忠的父亲殉职于矿难,灾难的降临、家庭的变故,不能不让韩忠有所思考。

韩忠的母亲十年守寡,含辛茹苦拉扯孩子,博大的母爱不能不让他记忆犹新。

韩忠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亲戚朋友乃至单位、社会的帮助,不能不对韩忠不造成影响。

凡此种种,生活向他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应该追求些什么?人在追求物质的时候,精神是不是应该完全抛弃?

2003年8月的一天,韩忠到宏远公司办事,无意中碰到一对母子,母亲泪流满面,诉说她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却因为丈夫在井下工亡后家庭贫困,没钱交学费,因此到亡故丈夫的单位来寻求帮助。她的儿子站在母亲身边,低着头,一副尴尬、羞涩、无奈的模样。她的儿子有智慧、有毅力可以考上大学,但却无力跨进大学的校门。她的儿子用手拉拉母亲的胳膊,似乎要把母亲拉回家去,似乎不愿意跟着母亲到这里来向别人恳求……望着眼前的一幕,韩忠的心一下颤抖了,他一下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在井下殉职的父亲,想起了母亲守寡时的泪眼,想起了自己和母亲哥哥姐姐们抱在一起哭成一团时的场景,想起了自己忍痛割爱、放弃报考大学的梦想……同情心和怜悯心一下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想帮帮这孩子的愿望油然而生。

晚上回到家里,他向母亲讲述了在单位遇到的母子,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夸他想得对头。母亲说,人生在世,谁也保不住自己会遇到什么难事,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积德行善自古就有。再说,咱们在困难的时候,受到过多少人的帮助呀。

母亲的首肯不止赞同了韩忠捐资助学的行为,还使这种行为升华到感恩这一高尚境界。我们知道,感恩不止是对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感恩更多的还是对那些没有关系以及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给予帮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感恩是一种健康心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能在顺境中找到价值。

第二天,韩忠就拿了1万元,送给单位的工会。就是那一年,他的运输队亏了10万元,但他还是拿出1万多元资助了14名贫困大学生。

自此,他就开始了至今连续九年的捐资助学活动。

韩忠如今所在的宏远公司是由原来的燕子山工程处、四台工程处、建筑安装处三个单位组建而成,这三个单位破产后职工集体下岗,也就是说,现在宏远公司的原下岗职工的下岗时间最早,人数最多,生活最困难。而他们的子女却不乏屡屡考中大学的人才,这真是寒门出贵子呀!

可是,他们当中好多人却供不起孩子上大学。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这歌唱得多少人潸然泪下。

“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这歌唱得多少人爱心激荡。

真正做到却难了。

韩忠却伸出了自己的手,坚持不懈,一伸就是九年。

九年来,韩忠共资助贫困大学生422名,捐助金额32万余元。

一个上了大学的学生把他和韩忠的合影放在自己寝室案头,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将来也像韩忠一样有出息、有作为、乐于助人。

一个受韩忠捐助大学生给韩忠写信:“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以你为榜样,去帮助和我一样需要帮助的学生。”

还有一对兄妹,大学毕业后将韩忠捐赠他们的用了四年已经破旧不堪的皮箱,用塑料袋封好放起来,他们说,这是韩忠叔叔给与他们永远的财富,他们将永远珍藏,做为今后人生的一种激励。

这就是人格的力量!

在第三届山西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韩忠认识了山阴县的一个人,他叫赵炳文,生活拮据的他先后收留了几个个孤儿,荣获了山西省道德模范称号,他的事迹在周边村县广为流传。都知道赵炳文是个好心人,就先后有孤儿或身体有残疾的婴儿被遗弃后送往他家,或者是弃儿的父母直接将孩子悄悄送到他的家门口。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让本来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

韩忠认识赵炳文以后,经常去他家,和他交流交流,也看看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每次去都给孩子们带些奶粉、饼干、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看到赵炳文生活越来越窘迫,有一次韩忠去他家,把身上仅有的500元给了赵炳文,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此外,韩忠还向四川、玉树等灾区捐资48500元。主动为同煤集团“煤海希望”助学理事会和“煤海阳光”帮扶理事会共捐款3万元。

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每一个数字后面又都充满着浓浓的爱心。这些数字虽然不大,但对于他这个创业不久小小的运输队来说,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

韩忠说:“只要我的运输队能够正常经营下去,我就会把这种捐助活动一直坚持下去;只要我的经济实力继续发展壮大,我还会加大捐助的力度。”

韩忠不止帮助个人,他还帮助集体。2010年同煤集团办公楼搬家,时间紧,任务大,韩忠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了自己车队的车到办公楼去帮助搬家。他们利用工余时间,在十几天时间里,为办公楼搬了80余趟家。有时顾不上吃饭,买几瓶水,几个面包凑合着吃一顿。有时时间太晚,抽空在汽车上打个盹。

韩忠从不想被关注,他只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然而他还是被关注了,因为他人性闪烁出的光芒,因为他人格散发出的魅力。殊荣接踵而至这个踏实而又勤恳的小伙子:

2008年,荣登《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提名榜;

2008年,被评为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工作“特别贡献奖”;

2010年,以13万选票荣获“第三届山西省道德模范”称号;

2010年,荣立“山西省个人一等功”

2010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同煤集团“特等劳动模范标兵”称号;

2011年,获“感动同煤的人”荣誉称号;

此外,历年多次荣获同煤集团优秀党员、精神文明“十佳”、文明员工标兵等称号……

一位素不相识的网友看了韩忠的事迹后,评价道:“路在人走,你走对了;业在人创,你创成了;事在人办,你办好了;德在人积,你积到了。小伙子,好样的!”

也有人不理解韩忠,甚至质疑韩忠,现在哪还有这样的好人?无论是借钱贷款、承包工程,还是跟个人打交道、跟单位打交道,抑或捐资助学、捐款救灾,一切的一切,他为什么都是先想着对方,然后才是自己?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居然能坦然地面对金钱与利益,如此珍爱生活与生命?

然而一旦面对韩忠,面对那一脸的真诚,一腔的勇气,一身的正气,一腹感恩的情怀,所有的不理解与质疑都悄然了,人们被逆境中升华出的感恩之心所感染所震撼,那是一颗源自于父母、源自于家庭、源自于成长历程渐渐培植出来的感恩之心,大爱之心。

有爱,才有生命。

望着韩忠的妻子对丈夫满意而又自豪的神情,望着韩忠的工友们对他钦佩而又尊重的眼神,望着韩忠稳健而又忙碌的身影,我们便会知道他的前程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了。

预祝韩忠的前路走得更加坚定,更有价值!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