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二等奖:引领产业发展新风,挖掘煤炭人文底蕴——新常态下的煤矿文化大有作为

——新常态下的煤矿文化大有作为

来源:中煤平朔集团公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作者:宣建峰 时间:2016年05月18日 字体: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

煤矿文化是展现煤矿风貌的载体,是煤矿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长期以来,煤矿文化为国家煤炭能源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做出重要贡献。自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经历“黄金十年”后遭遇煤炭市场日益低迷,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能源产业发展日益低迷,煤炭行业面临新的危机,在此情形下,煤矿文化的发展似乎也蒙上了阴影,然而,煤炭产业的危机并不意味着煤矿文化也一定走向低谷,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煤矿不景气的时候,煤矿文化反而越能发挥其引领和激励作用,并推动企业走出低谷。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些预测,就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煤矿文化的作用作一些阐述,提出一些对策和方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煤矿文化,转型引领

引 言

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宽泛的概念,鲜有人能将它准确的概括出来,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一切的文化都是围绕着人而来的,有人的地方才有文化,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我国著名文学家梁晓声曾对文化有过精辟的论述: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既是对文化的界定,也是阐明了文化发展的目的。自人类诞生以来,由蛮荒时期进入文明时代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文化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引领和教化的角色,它是将千千万万个体的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历史长河中将不同时期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传承下来的桥梁。因为文化,人类成就了文明,因为文化,社会有了不断向前发展的无限动力。

作为文化分支的煤矿文化,是人类社会能源革命的一个文化代表,它伴随着煤炭产业的兴起而兴起,它在发展过程中诸多方面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塑造了自身富有特色的文化基因,围绕着煤炭产业的繁荣发展,煤矿文化在文学、书法、美术、戏曲、音乐、影视剧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它对不同时期煤矿人奋斗与拼搏的精神渲染,为文化的长廊里增添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在我国不同时期的煤炭产业发展阶段,煤矿文化都会展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面貌,以各种形式服务于煤炭业的发展。到了今天,布满层层年轮印迹的煤矿文化之树上果实累累。那么进入“十三五”时期,煤矿文化又将以何种形式续写煤炭事业新的辉煌呢?

一、国内煤矿文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煤炭是工业革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整个近代时期,我国煤炭开采的整体工业化水平都比较落后,缺少煤矿文化健康发展的土壤养分,直到建国后,在政府的决策和推动下,建立起成规模的国有煤炭生产企业,煤炭产业真正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煤矿文化随着产业逐渐兴起。

我国煤矿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国家有一套完整的煤矿文化机构体系,长期以来秉承的理念都是社会主义的集体观和价值观,强调敬业、奉献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国内各家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各家企业的文化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及不同时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服务于各自企业发展需要的。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大露天文化,以平朔公司为代表的合资煤炭企业,因企业形式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外来文化,形成具有大露天特色的文化。新世纪初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经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国内形成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煤炭企业,使得煤炭行业形成高度集约化发展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煤矿文化的建设也更加系统化、规模化,此外,十多年繁荣的煤炭市场也为煤矿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每年开展大量的文化活动,让煤矿文化的影响力有了长足的提升,在一些以煤炭产业为经济支柱的省市,煤矿文化的影响力更是无处不在。

自煤炭产业步入下行通道以来,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业内外出现许多不同的声音,企业用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渐萎缩,煤炭行业形势大有狼来了的架势,煤矿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不断减弱,煤矿文化的发展似乎也蒙上了阴影。

煤矿文化在人们的认识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误区,首先,宣传机构在传播和推广过程中注重煤矿精神的宣传,而缺少对煤矿本身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展示,造成很多人印象里的煤矿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以中煤平朔公司为例,常常前往参观的人都会受到深深震撼;其次,煤矿文化中安全文化占据很大的比例,安全文化常常是煤矿文化中最有影响的部分,也是最为人熟知的,因而煤矿文化常常被狭义的理解成煤矿安全文化,社会各界长期的文化关注点也都集中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造成外界对煤矿文化认识的片面性;再次,因为历史发展的原因,煤矿文化往往成为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辅助部分,表现为重视不够,或者说企业所谓的重视,也多是做一些表面文章,仅仅依靠增加文化活动举办频率,难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二、实现煤炭产业振兴需要煤矿文化繁荣兴盛

(一)时下国内煤炭产业发展形势中的三个关键词

1、产能过剩:经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迎来一波接一波的高潮,结合新世纪以来国内煤炭行业的大规模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生产的规模化和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尽管煤炭需求量日益下滑,但供应仍然在持续增加。2015年国内高达3亿吨的库存更是前所未有,但煤炭产能迟迟不能下降,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的显性和隐性产能加起来可能高达50亿吨,而2014年官方给出的煤炭消费量仅为35.1亿吨,产能过剩至如此程度,事实上放眼国内工业,不仅煤炭,其他如钢铁、电力、水泥、石化等多项重要产业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

2、需求不足:关于需求方面存在着多方面因素,比较复杂,从基本的内需和外需分析起,外需方面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起,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及东南亚市场普遍萎缩,那时起我国的煤炭出口就已受到严重影响,出口份额同国内占比已显得微不足道。再看国内,随着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几大支柱产业逐渐式微,受其影响的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发生连带效应,连接到基础能源煤炭,其市场需求在逐渐下滑,另外随着近年来国内清洁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更加剧了这种下滑的趋势。

3、污染严重:煤炭本身的特性、在我国的能源地位及目前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除了火力发电厂带来的污染之外,在国内的主要产煤地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达到非常惊人的程度,以山西朔州为例,煤矿开采、洗选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广泛共识,此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滋生的私人煤场,进一步恶化了煤炭产业链生态,占用优质耕地,长期露天存放大量的煤炭,大片的村庄、农田、河流常常被煤尘覆盖,遇大风的时候污染尤其严重,私人煤场的大面积、规模化存在,繁忙的运输汽车也让道路环境堪忧。

(二)煤矿文化在平衡资源、生态、经济中的作用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煤矿文化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形象的比喻,煤矿文化相对于煤炭产业,就像人的精神相对于身体而言,要想有个强壮健美的体魄,必须先从思想认识上进行提升,认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按一般的观点,身体对精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思想精神同样能够深刻影响身体的状况。

就目前国内煤炭经济的肌体而言,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污染严重等问题已充分证明了煤炭产业早已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而在治理上除行政、法律的手段外,在文化方面发力就成为必须重点考虑的方向。

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轻视文化的作用,文化不直接创造产值,实施起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拥有巨大的力量。煤矿文化是基于煤矿悠久历史的沉淀和凝结,引领着企业的经营理念,镌刻着企业创业之道,引导着员工的共识、信仰与行为准则等,润物细无声,站在煤炭产业发展的角度,文化能及时纠正产业发展过程的偏差,以文化的视角,那些超越环境承载力的过度开采是没有前途的,同样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文化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念,培育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态理念,并在这一前提下自觉以更低碳、节约的形式发展产业。

三、煤矿文化在产业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一)革新煤矿文化建设理念

时代在变,经济产业基础也在变,煤矿文化建设在理念上必须走在前面,占据思想的制高点,根据当前的产业发展动态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创新、竞争力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也成为推动煤炭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要掌握住这两个关键词,煤炭产业必须改变现有的发展思路,推动煤化工产业向清洁利用方向发展,并尽可能的延伸产业链,以更加充分的挖掘煤炭的价值;煤炭文化在引领上要敢于跨界,带动企业开辟新的产业,来带动和盘活煤炭;在未来的产业大变革中,调整组织结构,改变用人机制,客观上煤炭的低迷加剧了竞争,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提出更高要求;在煤矿文化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煤矿企业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 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从“务虚”走向产业前沿

煤矿文化要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要做大做强自己,当前全球经济中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文化的力量早已呈汹汹之势袭来,文化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转变为产业发展的支柱。煤矿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亮点,携煤炭产业积累的雄厚物质和精神基础,积极发展诸如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工艺品制作与推广、品牌文化活动开展等文化产业,以新兴文化产业作为平台和载体,既增加文化的存在感和力量感,也充分展现文化的魅力。

(三)安全文化继续保驾护航

煤矿安全文化经历多年的大力建设,在各煤矿企业和社会舆论中有较大的影响,在现实经济环境的倒逼下煤炭企业普遍走上转型跨越发展的道路,未来在新产业发展过程中会面临无数的新问题、新情况,而安全保障也是重中之重,在新产业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安全文化的作用,培育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发挥安全警戒线的警示作用,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四、低碳文明时代的文化品牌打造

(一)促进文化节目的创新

目前国内外文艺演出节目模式早已跳出传统的固定舞台表演,以更加贴近实景、贴近自然,更加开放、创意的方式开展,比如山东威海的《神游华夏》、西藏的《文成公主》实景演出,融合多种资源倾力打造的大型演出节目,给予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同时演出也成为当地的旅游文化品牌,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煤炭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早已积累了雄厚的文化底蕴,有条件开展这种类型的节目演出,结合文化旅游的开发,打造全新的煤炭文化品牌。

(二)进军影视产业

国内影视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内影视产业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2014年中国内地共上映影片388部,总票房达47亿美元,增长率达到36%,2014年国内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电视剧目429部15938集,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影视剧无论是产值创造还是对文化影响力传播上都是巨大的,在煤炭行业,以平朔公司为例,围绕平朔公司曾拍摄过的电视剧《太阳从这里升起》、电影《吴福的故事》《一片芳心》等都在促进平朔公司影响力传播上起到巨大作用。在当前的国内煤炭产业形势下,更应该大力进军影视业,利用影视传媒这一载体不断扩大煤炭影响力。

(三)推进文艺批评和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煤矿文化机构应充分利用文艺批评和评论的长处,积极搭建平台,推动煤炭文艺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力求文艺批评保有鲜活的生命活力,继续发挥重要的时代影响力。

(四)煤矿文化的8小时以外

文化的传播不限于工作时间,其主要的传播时间反而大多在8小时之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个体的人都在信息网络的笼罩之下,煤矿文化应积极适应这一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手段,以有思想、有品位、有价值的信息来充实人们的闲暇时刻,各个煤矿企业也应更多的开展公共性质的文化休闲活动,挖掘煤矿人文底蕴,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互动,让外界更多的了解企业、了解煤矿、了解煤炭企业人文的一面,用文化来滋养一个有益于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结论

我国固有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未来煤炭依然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没错,煤炭的地位短期内的确无法替代,但这一轮煤炭市场的走入低谷却也是现实,随着国内经济新常态的来临,国家从上到下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都在随之转变,对于向来不随经济起伏的思想文化来说,煤炭市场的低迷不仅不是坏事,而是提供了新的机遇,越是低谷期,越能激发起产业发展新的希望,越能推动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煤炭产业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行业,尽管煤炭的黄金期已过,但是过去的这些年,它毕竟在茁壮成长,它已经做大。放眼未来,煤炭产业必有重新振兴的那一天,但那展现出来的已经是全新的发展面貌,是基于煤炭开采所衍生的复合体产业链,形成清洁开发、高效产出、联动发展、科学发展的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煤矿文化将大有作为,它将在明确的战略指导下引领和带动煤炭行业逐渐走出低谷,走向新的辉煌,让煤炭文化深入人心,培育富有特色、富有激情、富有人文气息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能源辣评煤炭市场最惨烈的行情还远未到来。《能源》杂志

[2]《平朔三十年文化卷》

[3]《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