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来源: 作者:吴亚旭 时间:2011年07月22日 字体: 浏览次数: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那克湖畔,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在一代名医特鲁多的墓前伫立。墓碑上镌刻着特鲁多医生的名言:“作为医生,对病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因为它的医学人文精神与职业操守而流传甚远。荣良群将特鲁多医生的名言谨记于心。多年来,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精湛的医术和人道的力量,让无数患者把他的名字久远地留存在内心深处。

——题记

从医近30年,治愈的病人无以计数。职业素养和人生阅历,让他的目光很多时候可以平静地越过死神。但是,在记忆深处,有一双极度哀求的眼睛,让他永远难忘……

那是一个70多岁先后三次脑出血的老人,住院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迷状态。但只要一清醒过来,就用他的眼睛四处寻找荣良群,然后定定地停留在荣良群的脸上,他那双浑浊的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溢满了活下去的渴求以及对医生的期待……

荣良群,集团公司总医院副院长,优秀的神经内科专家。他曾经救治了多少人,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他不可能一一记住所有的病人;但病人及其家属却记住了他,记住了这位戴着近视眼镜、有着学者风度的斯文儒雅的医生。

一个盛夏的早晨,沛县崔寨乡一个姓汪的壮年男人来找荣良群:“医生,俺老是觉得头疼腰腿疼,毛病不大,但怎么都看不好。在找你们之前,俺已经在十几天里跑了徐州市好几家大医院,都因为诊断不明,无法让俺住院治疗,你给俺查查,到底是咋的了?”

病人住进总医院第二天,荣良群用脑脊液细胞学为其检查,结论是脑膜癌。对此,病人的家属瞪大了眼睛,怀疑地望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医生:“你没弄错吧大夫?俺家老汪年龄不大,能吃能喝,精神情绪都不错,怎么可能是癌症呢?”荣良群不加辩解,只是肯定地点点头。旋即,病人家属将荣良群做的脑脊液细胞学片子带到南京又带到上海,经几大医院有关专家会诊,一致同意荣良群的诊断。

不久,那位汪氏病人死于癌症。他的家属在悲恸之余,心中依然非常感激荣良群。毕竟,当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是荣良群的早期确诊,使他们在思想上与情感上有了一个迎接重创的心理准备。

那是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季节,落日的余晖温暖而明丽。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荣良群正准备下班。

一个满脸汗水满头尘土的农村老汉,急匆匆地推开荣良群办公室的房门:“医生,你能跟俺去沛县救救俺闺女吗?如果真是那个病,俺治不起也就不治了!”望着眼前这个衣衫褴褛泪眼朦胧的老人,荣良群的心一阵发紧。他二话没说,背起医疗器械跟着老汉就往沛县赶。

原来,老汉的女儿因为高烧、头痛、抽搐,早已住进沛县县城医院。县医院为她进行了两次化验检查,经集体会诊后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这是一种罕见而可怕的疾病,死亡率高,救治困难,药费昂贵,治好一个病人需要花费十几万元。十几万元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无法想象!

这一天,女孩的父亲带着家中仅有的400多元钱,到市内为女儿买药。一片药60多元,400多元只买了7片,还不够一天的剂量,急得老汉直想发疯。情急之中,他四处打听,有没有其它便宜一点的药能够救救他的女儿。徐州医学院一位神经内科专家告诉老汉:“你到矿务局总医院荣主任那里看看。”

老汉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几经辗转找到了荣良群。

当荣良群跟着老汉赶到沛县医院时,已是晚上近8点钟。

看着病床上那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荣良群顾不上喝一口水,立即为她进行脑脊液细胞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女孩得的是普通的病毒性脑膜炎,并非是那种能致人于死命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用抗病毒药治疗就可以。荣良群为病人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交给沛县医院。回到徐州时,已是凌晨两点。

半个月后,小女孩康复出院了。这条鲜活灿烂的小生命像一朵盛开的蒲公英,重新在阳光下的庭院里、田野上四处撒欢。她的老父亲高兴得逢人就说:“是矿务局医院的荣主任救了俺丫头!”

2010年12月22日早晨8点半,总医院介入手术室的红灯亮了。一台巨大的血管造影机占据着手术室一方,63岁的孙大爷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他的上方悬着一个圆形的探测仪。他将在这里接受介入手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介入治疗属于微创医学,是一种新兴的与内科、外科并行的第三种治疗方法。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不开刀,不那么“血腥”;它最大的风险就是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引发脑血管破裂或栓塞。有些医院就是因其风险太大而予以放弃。

手术后,孙大爷发作性的意识丧失以及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到目前为止,神经内科已随访5个月,每次随访,都能听到孙大爷爽朗的笑声:“谢谢你们,我好着呢!”

2005年至今,荣良群指导下进行的介入手术治疗脑血管病已达200余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与介入治疗同样享誉淮海经济区的科研成果还有如下种种:

在江苏省,荣良群率先开展CT定位锥孔抽血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并对穿刺器械和穿刺方法不断改进。目前,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十五个省市的500多家医院,该项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穿刺器械的改进亦属国内独创。该研究成果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微创抽血及水蛭素血肿内注入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率先在淮海地区开展了临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使本地区过去难以鉴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质、脑膜癌病等得到了早期确诊和治疗,目前已在本市多家医院推广应用。该成果获1999年度徐矿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煤炭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眼睑痉挛和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研究,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多年来,荣良群共获得省级科研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10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8项。参与英国牛津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心脑血管保护研究(HPS2)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干预控制研究”各1项。主编《实用临床内科急救手册》一部。参与编写《癫痫治疗学》一部。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

2006年以来,荣良群被聘为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神经病学硕士生7名。

由于工作上的突出贡献和科研上的斐然成就,荣良群先后被评为徐州市劳动模范、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药有君臣千变化,医无贫富一般心”。

荣良群的工作原则是:不管生人熟人干部群众,在他眼里一律平等,都是病人!

每一天,只要荣良群的办公室一开门,就挤满了各种各样的病人。有些病人尤其是农村病人,生活环境差又不大洗澡,浑身一股气味,别人躲都躲不及,但荣良群给他们检查时,总是脸贴着脸,鼻子碰着鼻子,细细查来,从头到脚;还有些病人因为家里穷,鞋子很烂,脚趾头都露在外面,再加上赶的路程较远,整个脚黑兮兮的又脏又臭,但是荣良群照样抱着病人的脚查来查去;还有时,一些病人因为自己的脚太脏感到难为情,当荣良群给他们检查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想把脚抽回去。这时,荣良群会轻轻地阻止道:“别动,正查着呢!”那一刻,医术的高低似乎已显得不那么重要,是仁爱让他们感到温暖。

按理说,荣良群是科主任,不负责病床,一周开一次专科门诊。但他从不因为自己是科主任怠慢病人,也从不因为一周看一次专科而拒绝病人。每当他看到那些满脸汗水、风尘仆仆赶到他的办公室来找他的普普通通的工人、普普通通的农民时,他就是再忙再累,也得一个个为他们认认真真地检查。经常是别人中午下班回家吃完饭下午来上班时,他才刚刚给病人检查完,走出医院的大门。

有一天晚上,荣良群像往常一样到病房看病人,发现庞庄矿70多岁的退休工人张永庆突然再次脑出血,呼吸停止。

张永庆因患珠网膜下腔出血住院后,经三个星期的治疗,病情已逐渐稳定。而现在,病情的突然恶化,令他命悬一线。如果呼吸停止半分钟以上,心跳就会停止;而心跳停止后,要想救活就难了。呼吸停止的抢救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用双手挤压胸部,一种是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其效果是后者优于前者。

面对这位濒临死亡的普通工人,荣良群什么也来不及想。他不顾老人从嘴里、鼻子里喷出来的充满浓重腥秽气的鲜血、浓痰、鼻涕、饭菜及其它污物,直接与老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5分钟后,麻醉科插管人员赶到,他才松下一口气。

老人得救了,荣良群的嘴唇却被病人尖锐而突出的门牙划破,渗出了鲜血,乱七八糟的东西抹得他满嘴满脸。值班医生和护士又是心疼他又是责怪他:“嗨,荣主任,你怎么也不拿块纱布隔一下?”荣良群摆摆手:“那已经来不及了!”

事后,有医生说:与病人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人很难做到,即使是自己的爹娘老子那都不一定!如果病人是小孩倒有可能,就当小孩是自己的孩子好啦!瘫痪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就不同了,他们长期卧床不刷牙,每天用盐水漱漱口就不错了,口臭那么厉害,我们在一旁看着荣主任给人家做人工呼吸,都恶心得直想吐,谁愿意这么干?!

荣良群却淡淡地说:“我如果当时不去救他他就死了!作为医生,都应该这么做,没什么可奇怪的!”

荣良群对于病人的体恤和仁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如果抢救病人的血浆没有用完,病人已经死掉,开出来的血浆又不能退回血库,荣良群就马上叫护士拿给无钱买血浆又急需输血的人。

比如荣良群休班在家,邻居们经常听到楼下有人喊荣良群。这喊他的人当中,可能是工人可能是农民可能是矿长也可能是个体户,可能来自安徽可能来自河南可能来自山东也可能来自丰沛县,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大多数是普通人。楼上的荣良群只要听到有人在喊他,无论是在看书还是在干家务,立马就扔下,跟着来人就走,气得爱人跟在后面直跺脚。

再比如对于那些自费病人和那些贫苦的农村人,荣良群会拿出最廉价、最快捷的治疗方案,让病人尽快康复出院。尽管现在是市场经济,尽管医院本身也需要经济效益,尽管经济效益会直接影响到他领导的神经内科甚至他本人,但是,他仍然执意这么做。

今天的荣良群,是徐州市年轻有为的神经内科专家,集团公司首批优秀专家,江苏省神经内科年轻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主任医师、副教授。他的精湛医术在淮海经济区颇有名气,有难以计数的患者远涉长途慕名叩诊。然而,他仍像故乡的那片黄土地一样质朴无华,不择尊卑,不分贫富,他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他高超的医术,还有他宽厚的仁心,以及对患者亲人般的赤诚!

28岁那一年,荣良群就加入到共产党员的行列,当年的铮铮誓言,化作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伤病员服务的成长轨迹。20年间,他的身正令行和无私忘我从来未曾改变过。

那是一个星期天,荣良群照例到医院巡房,看看头天入院的一个病人。

这个病人头天入院较晚,一些项目尚未检查完,到星期天上午,所有的检查全部结束后就得马上手术。对于脑出血的病人来说,分分秒秒都与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手术晚一分钟,病人就有可能成为哑巴、瘫痪、植物人甚至死亡!手术一般要持续两至三个小时,荣良群不能像别人那样先回家安顿好孩子,在他的心中,病人永远都是第一位!

护士陈芳与荣良群是邻居,就到他家告诉荣良群8岁的女儿:“荣蓉,妈妈中午有事不能回来,爸爸要做手术,到阿姨家吃饭好吗?”

荣蓉天真地告诉陈芳:“阿姨,我会!”

陈芳吃惊地低下头问她:“你那么小,你会什么?”

“阿姨,爸爸教我打煤气,妈妈教我下面条,谢谢阿姨!”

望着荣良群小小的女儿,陈芳的鼻子有点儿发酸。

其实,连荣良群自己也记不清楚,为了手术为了病人,他把女儿扔在家里多少回了,他的女儿啃了多少回冷馒头,啃了多少袋干方便面。事实上,他的家就在医院传达室南墙隔壁,从办公室到家满打满算不过3分钟。3分钟,他完全可以买包子买熟菜送回家,然而,他不能!在他的心中,3分钟对于一个病人来说是那样的至珍至贵。3分钟,可以挽留住一条脆弱的生命;3分钟,也足可以使一条顽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强烈的职业道德使他如此地敬畏生命,以至于不得不疏离亲情。

同事们都说,荣良群不是一个好父亲,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他却是一个好医生!

荣良群却说,我是科主任,我自己不首先管好自己,怎么管人家?

讷于言而敏于行,颇有君子风范的荣良群平素总是沉默寡言,性格内敛,在自律问题上处处作表率。总医院每天早晨的上班时间春夏秋冬均为8点,荣良群每天早晨的上班时间春夏秋冬均为7点半,比别人提前半个钟点;每早7点半,你准会看到斯文瘦削的荣良群,几乎是踏着7点半的钟声,走进医院大门。从7点半开始,他要把所有的危重病人全部检查一遍,8点钟,大家都来上班了,他再把夜班医生的床位检查一遍。当了院长后,他要把全院的危重病人检查一遍。

神经内科护士长说:“我们老是看着荣主任来那么早,不好意思。有一回我想,我第二天也早点儿来,看看能否赶在荣主任前面。当我第二天一早来到病房时,荣主任已经在查房了,病房里回响着他平静而沉稳的声音:抬腿、抬胳膊,向左看,向右看!如果听不到他的声音,那肯定是他正趴在病人脸上看眼底呢!你就是来得再早,还是早不过他!”

有一天,医生杨森值夜班,一大早还不到六点半,顶头碰见满头疲惫的荣良群。一问,是他昨晚到沛县连夜抢救一个病人,怕回家睡觉过了头,就直接到医院来了。

面对脸色憔悴、双眼布满血丝的荣良群,敬重感在杨森心头油然而生——杨森岂止是敬重荣良群,他还从心底里感激这位寡言少语的科主任。几年来,杨森一直在外租房住,月租金100多元,前后租了三年。到医院分房时,杨森去找领导。院领导告诉杨森:“你的情况荣良群给我们反映好多次了,我们已经知道了!”

杨森为此感慨良久:现在是市场经济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大多是利益交换关系,私下里我和荣主任连一杯酒的交情都没有,我也并没有叫他帮我找房子啊!

荣良群却说:“我也是从无房户过来的,我知道人家小两口都在这里,工资又低,确实不容易。何况我是科主任,要靠大家干活,我没有理由不关心他!人在困难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扶持,等他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你再帮他就没什么意思了。我是宁愿雪中送炭,也不要锦上添花!”

事实上,荣良群一直都在雪中送炭。

无论是哪位同事生了病,无论是哪家有了红白喜事,无论你跟他有无一分钱的交情,只要你有了事,只要荣良群知道了,他就会默默地记在心上,不声不响地帮助你。你就是伤风感冒做一个小小的检查,他也要跟着你一起去,生怕你出什么问题。作为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他全都替你想到替你做到了。而荣良群自己呢,重感冒引起肺炎硬撑了三个月,实在撑不住了,就在下班以后避开别人,自己给自己挂盐水。这事被一位医生撞见后,颇有感慨地说:“我们是干医的,生了病上班时间挂挂水,不是很正常吗?而荣主任偏偏对自己要求那么严、那么苛刻!你说,跟这样的领导在一起,你还好意思不好好干工作吗?”

荣良群不喜欢坐而论道,惜言如金的性格中,让人时时感受到他对工作的担当、对同事的真诚。他认为,一个当领导的,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只要对部下好,真正关心他,相信他一定会把工作干好,这要比规章制度行政命令强得多,无为而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荣良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生觉。每天晚上一吃完饭,就到医院来,双休日也要到病房巡房。即使他上夜班,你也就从没有见过他夜里两点之前睡过觉,也不知他哪来这么大的精神。他永远有看不完的书,研究不完的课题。再不,就整理每天的病历,把别人写得不清楚、不规范或不完整的病历,一本一本地改好、整理好,却从不指责你,批评你。

有一回,荣良群累了,上夜班提前休息一会儿,跟班护士高兴地说:“荣主任今天睡得真早!”其时,那已经是深夜一点多钟了。

因为荣良群的言传身教,早在2004年,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被评为徐州市首批重点专科。在人才的培养上,荣良群将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和高难技术以及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下级医师,现已在神经内科培养出18名高、中、初级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有些人的权威是建立在级别、手腕甚或是粗暴命令之上的,而荣良群的权威是建立在自律、自慎基础之上的,有道是“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则不从”。那么,哪种权威更强大、更持久、更有魅力呢?

金钱是一种价值尺度。换言之,金钱就是一把尺子,它可以衡量一切可以衡量的东西。但是,唯有生命却是例外。拥有足够多的金钱,并不意味着拥有足够长的生命。在金钱与道义面前,荣良群的选择让我们再次为之感动——感动于他的浩然正气与崇高品德。

普通工人夏友林因为突然脑出血引发昏迷瘫痪,被送进了局总医院。从那一天起,忧愁悲观的情绪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夏友林一家人的头上。脑出血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就这么一直瘫下去,结局是什么?是残废,是死亡?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对病人观察入微的荣良群深深理解并同情他们,他每周两次为病人从颈脉注射特殊药物,还时常安慰开导他们。半个多月以后,夏友林的病情开始出现转机。

有一天早晨,夏友林突然发觉自己能够下床走路了,那个高兴劲儿真想往天上蹦!他摇摇晃晃地和家人一起找到荣良群:“主任你快看,我能走路了!怎么感谢你呢?一点心意请你收下。”说着,就想把200元红包送给荣良群。

荣良群诚恳地跟他们说:“家里有病人,精神上痛苦,经济上困难,我怎么忍心拿你们钱的呢?”

有人说,什么都有,就是别有病;什么都没有,就是别没有钱。这话说得直白风趣甚至有点俗。但是,它却于浅露之中道出金钱与健康的关系。不错,失去健康,所有的快乐、智慧、钱财都是一片浮云。在医院、在圣洁的红十字的光环之下,金钱与道义的对照是那样直接而又鲜明。

有一年,夹河矿女工张志英因为脑出血深度昏迷,住进了局总医院。

第二天一大早,荣良群正在进行手术前的一系列准备。张志英的丈夫和儿子推开了荣良群的房门,硬要他收下500元红包。再三推辞之中,细心的荣良群发现他们的眼中交织着一种复杂的东西——那是一种渴望、焦灼与忧戚。刹那间,他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就把500元钱默默装进了白大褂,他们这才放心地离去。之后,荣良群将这笔钱送交党支部保存,等到张志英康复出院时,他又将500元钱如数送到张志英的手上。

张志英感到很惊奇:“荣主任,现在都市场经济了,哪还有人会嫌钱多呢?你救了我的命,还把钱退给我,你真是个好人啊!”

其实,张志英不知道,荣良群连别人送的西瓜都不会要,怎么可能要她的钱?她更不知道,多年以来,荣良群拒收了病人多少红包拒收了多少礼品!在金钱、生命、道义面前,荣良群的选择鲜明而富有正义:“看看人家病人穿的、吃的,我们还好意思要病人的红包,还好意思吃人家的饭吗?”

当然,荣良群也收过病人的东西,那是一面面绣着“医德高尚”的大红锦旗和一封封洋溢着诚挚之情的感谢信——这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感谢信,是对他精湛医术、职业道德、敬业热忱以及人道主义最朴实最直接的认可与表彰!

2011年的春节刚过,空气中仍旧飘扬着快乐与祥和,瑞雪在慢慢溶化,大地重又变得生机盎然起来。回家过年的病人,开始渐次回到总医院。

“你是荣院长吧?俺是刘坤的爸,俺替俺女儿来看看你。”一个朴实的中年农民走进了荣良群的办公室。

“刘坤?”荣良群一下子想起了那个沉默寡言的农家少女,和那封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感谢信。

“荣伯伯,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几年前你们神经内科资助过的那个同学。而今,我已经顺利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在这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我人生的又一段新的里程。当我徜徉在绿色的操场,抚摸着清丽古雅的建筑时,我忘不了是远在徐州矿务局总医院的您和你们科室的医护人员,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帮助我从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了著名的学府……”

刘坤的家在铜山县利国镇一个贫困的小村庄,兄妹三人,全家的年收入不足1000元。当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达时,他的父母却因缴不起学费而长吁短叹。

荣良群通过《彭城晚报》得知刘坤的处境后,带头捐助2000元钱,神经科的其他同志积极响应,帮助刘坤如期进入南师大。

荣良群帮助贫困学子完成他们的大学梦,刘坤并不是第一个受助者。

1996年“七一”前夕,荣良群从自己并不丰厚的工资里拿出400元,交给徐州市希望工程,希望这笔钱能给那些贫困中的孩子一点点帮助;

1997年,他将局党委奖励的500元钱,资助给一个在徐学习的湖北籍大学生。另外,他还帮助三位贫困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从那时直至今天,荣良群每年都会拿出1000元钱,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那些贫寒学子的身上,他时常会想到自己饥寒交迫的学生时代,仍然难以忘怀那段清贫而艰苦的生活,他终生记得并永远感激自己读高中时,曾经一毛两毛八毛一块资助过他的那位同样清贫的物理老师……

今天的荣良群,拥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事业有所建树,社会地位有所变化。但是,那种敦厚朴实善良助人的本质,却从未改变过!他相信他的每一笔爱心捐助,与千千万万个具有道义的爱心人士的捐助一起,汇聚成爱的海洋,让那些处于艰辛困苦中仍然胸怀大志的贫寒学子,能够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与光明,能够实现他们改变命运、报效祖国的梦想!

对此,低调的荣良群不喜欢宣传自己,他甚至没有得到任何一级组织颁发的证书,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年复一年地把一笔又一笔钱捐赠出去,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一名共产党员对普通百姓无言的大爱。

从荣良群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对面是总医院高大的住院部主楼,以它为中心,环绕着门诊、科技、教学等建筑,院内整洁的人行道与外面的柏油公路紧紧相连,一直伸向远方……

荣良群说,这是他深深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地方。

1982年走出大学校门的荣良群,已在这里整整磨砺了近30年。当年的青涩男生,已成长为总医院的副院长。2000年,荣良群正式走马上任,那一年,他38岁。站在这个层面上,既让荣良群有了施展管理才干的平台,又让我们见证了他的创新精神和勤廉兼优。

面对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机构产生的冲击,荣良群与时俱进,创新医院管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管理工作,把持续强化医院的内涵建设作为应对困难、迎接挑战、促进发展的机遇。

2009年,总医院在全市率先组织制定和实施了18种常见病的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沟通计划,实行了单病种质量控制,制定和完善医患沟通、手术准入、安全核查和风险评估等制度;在护理管理上,强化专科护理队伍建设,建立护理会诊中心,开展护士分层使用和护理组长竞聘,实施医护联动。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维护了医院稳定的安全形势,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影响,被徐州市授予“人民满意医院”和“平安医院”光荣称号。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省厅组织的年度专项考核中,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集团公司优质护理服务竞赛中,心内科护理组也荣获第一名。

2007年,总医院在在全市同行中率先引进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促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稳步提升,使总医院成为徐州市第一批获得省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合格单位;与此同时,全力组织等级医院创建,以高分通过省专家组验收考评,被省卫生厅正式确认为三级综合型医院,推动总医院跨入新的发展平台。

为了总医院的利益,荣良群可谓是殚精竭虑。他注重科技兴院,大力推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学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提高总医院声誉的同时,也提高了为患者服务的技术和水平。2009年,他牵头建设的细胞治疗中心,开创了徐州市运用人体干细胞综合治疗疑难病先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在荣良群的指导下有声有色。实施患者安全目标,进一步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完善各种医疗风险防范预案;强化医技科室医务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2010年底顺利通过了省医院协会组织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合格医院”的验收;完善现场质量控制的监督考核,创新考核手段,建立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的互评制度;加强临床医疗技术应用管理,重新修定总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进一步细化医疗技术准入标准,向省卫生厅申报16项二、三类技术的准入,其中9项已顺利通过准入评审。

作为徐州医疗界享有较高声誉的神经内科专家,荣良群业务争做排头兵,始终把做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医生作为追求目标。紧跟前沿医疗技术发展趋势,致力于新技术、新理念的临床推广应用;高度重视专科建设,牵头组建了疼痛科和临床营养科;全面组织开展微创外科技术、疼痛治疗技术、细胞治疗技术和营养治疗技术,为总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推进医院技术发展的同时,荣良群仍然带头钻研业务技术:

2010年,他的研究成果《磁共振弥散/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分别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

《垂体瘤转化基因RNA干扰对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刊登于中华神经医学杂志,《RNA干扰对胶质瘤细胞垂体瘤转化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发表于《解剖学报》;

2010年底,在徐州市首批医学领军人才竞选中,荣良群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三轮淘汰选拔以及江苏省有关医学专家的现场答辩,在参与竞选的1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徐州医学界神经内科专业唯一的医学领军人才,为总医院赢得了声誉。

作为一名专家,荣良群从医以来取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他把荣誉作为激励自身前进的动力,工作更加勤奋、要求更加严格;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荣良群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不仅在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更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带动和影响全院医护人员。廉洁行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干部职工的医德医风教育和廉洁从医管理,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分管范围内,医务人员杜绝了收受红包和回扣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组建卒中单元,开展卒中注册工作,是荣良群成为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后所研究的又一前瞻性课题。

脑卒中,是一个让很多人感觉陌生的名词。其实,它就是我们常见的脑中风。其临床表现为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塞、智力障碍等,是中国传统医学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的四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为人类三大疾病死因之首。脑中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开展卒中登记研究,是一种系统性前瞻性调查方法。在西方,该研究已渐趋成熟;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

开展卒中登记研究,就是采用规范化的软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通过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预防、控制或延缓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慢性病的危害程度,从而达到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目的。

早在2004年,总医院神经内科就在荣良群的牵头下组建了卒中单元,为卒中病人提供了集早期溶栓、适时介入、早期康复、定期评估和健康教育等系统化的诊疗模式。通过卒中单元这一诊疗有效模式的建立,明显降低了卒中病人的病死率,改善了功能预后,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2008年,总医院与徐矿集团通讯处合作开发了卒中注册应用软件,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住院的卒中病人进行登记,到目前为止已登记病人200多例。目前,总医院卒中单元建设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010年,总医院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医疗指标:本部出院病人23187人次,同比增长8.7%;治疗有效率97.8%;抢救危重病人1865人次,抢救成功率97.9%;抢救危重工伤36人,抢救成功率100%;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15.5天,同比缩短0.9天,床位利用率112.2%。

从一名普通的高校毕业生,成长为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从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成为一名领导干部。荣良群对党有着太多的感激:“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党的培养,我才有机会去读大学,我才拥有目前的工作。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党对我的培养,都是为社会尽一份应尽的责任!”荣良群说。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