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翅膀扇起了我的写作梦

来源: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 作者:李晓波 时间:2018年05月03日 字体: 浏览次数:

1991年,我高二,参加学校五四青年节征文竞赛,意外得了个二等奖。在学校隆重举行的五四青年节纪念大会上,我的语文老师李兴安在代表校方将奖品——女作家张洁的《沉重的翅膀》颁给我时,握住我的手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本书,值得你好好读一读”。

当时的我,对于文学涉猎很少。有限的一点知识,也仅仅来自于语文课本。陡然捧到这本浸满油墨清香的新书,心里自是激动莫名。于是利用周末一气读完了这本在中国文坛产生了持久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张洁《沉重的翅膀》最初发表于1981年,1984年修订后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者利用凝重的笔墨重彩浓墨地描绘了郑子云、陈咏明等人为整顿、改革而进行的悲壮斗争,着力表现他们与保守派的进攻与招架、迈越与受挫、欢欣与忧愤,揭示他们不仅不向直接的对立面妥协,且敢于在旧习惯、旧观念的包围中高高举起标新立异的旗帜,义无返顾、一往无前的精神。尤其是陈咏明,这位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具有丰满性格的改革家、企业家形象。陈咏明受命于曙光汽车厂危难之际。面对一个生产连年亏损、设备完好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一千多名职工没有房子住、托儿所送不进孩子、食堂:乌七八糟、上百个人的问题没有落实、几百个待业子女没有安排工作的大厂。他勇挑重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车间专职支部书记李瑞林因被撤:职闹情绪两个多月没上班,陈咏明扣发他两个月的工资;董大山仗着后台硬,不配合工作,陈咏明以自己过硬的业务和领导水平迫使他完成工作任务;他盖暖房,请花匠,在空地上植上草皮,制定文明管理制度,美化生产环境;他调整各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大胆任用非党员的科技人员,改变管理:观念,灵活变通,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在成功改革后,不沽名钓誉,而是一心想着把厂子办好,成立一个中国联合汽车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上超过美国、日本。

作者在塑造陈咏明这一人物形象时,一改文革期间人物脸谱化、模式化的弊端,而是把他看作现实世界里具体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优点、缺点,更有一个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不仅表现他的敏锐、敢说、敢干、敢负责、真诚、执著、沉稳、果断、思维缜密、精通业务、公事公办、雷厉风行,还指出了他的弱点,比如过于严格、不通人情、使人下不了台、民主作风差、别人有不同意见不能耐心说服等。他也是现实世界的一个人,有着作为一个人的情感,不是无坚不摧的英雄。偶尔,他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惶惑和短暂的信心丧失,但是只要大步流星地在厂子里走上几圈,他心里的郁闷就会渐渐被随时遇到的需要他裁决的各种问题所驱散。他没有时间发愁,必须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复杂的工作中去。

1981年写1980年革新除弊的事情,我在佩服作家的胆识与气魄的同时,更被洋溢在字里行间热情与斗志深深打动和沉迷,掩卷之余,我心潮难平地如文中杨小东等青年工人一样自问自己,对于这个时代,难道你就不想留下一点什么?难道,老师仅是要你好好读一读这本小说了事?

作家在小说里有一段话更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应该有人写一篇千百年来,这些流臭汗、出苦力、脚踏实地地为我们这个社会创造财富、并且使我们得以生存下去的工人以及农民生活改善的真实报道。”第一机械工业部的作家张洁做到了,而出生在煤矿的你呢?我的热血一下子被这段话点燃了,我的眼前次第闪过我刚从井下出来,身上、脸上沾满煤屑的矿工长辈弟兄,从内心里,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笔去报道他们艰辛的生活工作情况,反映他们真实的人生。

高中毕业后,我来到李子垭煤矿宣传科工作。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我把别人用于打牌和休闲的时光都用在了阅读上,雨果、福楼拜、马尔克斯、泰戈尔、鲁迅、郭沫若、北岛、舒婷、刘庆邦……他们或沉重凝滞、或优美舒缓、或抑扬顿挫的笔调令我深深着迷,我在疯狂阅读的同时,也试着用自己稚嫩的笔触去讴歌,讴歌我们的特别能战斗的矿工,讴歌我们日新月异的矿山,我把自己稚嫩的文字刊上了经济日报、工人日报、《阳光》杂志、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中国煤炭工业、当代矿工、班组天地、现代职业安全、四川文学、星星诗刊、中外文艺、四川诗歌、华西都市报等报刊杂志,二十几年了,我一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一旦有懈怠的念头,张洁通过莫征说出的那段话就会如当头棒喝,猝响在我的耳边,猛敲在我的心灵。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