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 戏曲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综合课
    戏曲为综合性教育,实际上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音乐、舞台表演、美术、思想等诸多方面,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很多成分,都可以借助于戏曲教育的方式,而得以实行。时下,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及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已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 回归文学的现场,重塑理论的尊严
    从“五四”开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新文学”基本都是理论先行的,文学理论深深介入到了“新文学”品格的塑造,并支撑了文学批评。所谓的“新文学”,同时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新的文学文本形态,二是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三是新的文学理论观念。
  • 仲呈祥:“尊重艺术规律才能获得永恒”
    新时期以来,文艺评论在与文艺创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程中获得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发展以及文艺的繁荣,对文 艺批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文艺环境下,文艺批评该如何及时总结艺术创作规律,完善与时代相适应...
  • 聂震宁:世间最神奇的事莫过于阅读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搜索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
  • 产业链下的类型摄影将往何处去?
    类型摄影产业是现代技术进步,把困扰个体摄影者的“常规”问题,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分类之后,将摄影创作程序化,摄影软件编程的过程也就是传统摄影选择的过程。从摄影本体看,类型摄影其实是把带有个体色彩的东西给忽略了,去个性化,留下的只是程式化的“可复...
  • 贺绍俊:矿井下的卡夫卡
    老九曾经是一名煤矿工人,我看到过他的一张照片,他坐在矿井下的人行缆车上,若有所思的神情。当我读了他的小说后,就明白了照片中的老九,大概正在思考他所喜爱的作家卡夫卡吧。我没有下过矿井,不知道一个人在那深深的地下,四周被煤矿密密地包围着时,内心会是...
  • 杨振宁: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
    4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大师讲大美”学术讲坛第二期讲座迎来了主讲人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他主讲的主题是“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讲座中,杨振宁教授分两部分阐释了科学中各层次的美和艺术中的美,并站在科学家的角度,对比阐述...
  • 中华美学精神光芒万丈
    2015年04月20日 中华美学精神光芒万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学习贯彻这个新论断新要求,对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极为重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曾批评有的同志言必称希腊,而忘记了自己的祖宗。
  • 从文学到舞台:最重要是文化态度
    3月20日至21日,明星版话剧《四世同堂》在天津大剧院上演。该剧导演田沁鑫对此次演出十分重视,她提前两天抵达天津,并为津门的戏剧爱好者举办了一场戏剧公益讲座,畅谈她将李碧华的《青蛇》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老舍的《四世同堂》改编为话剧的心路历...
  • 插画,文学艺术的再创造——插画创作谈
    在一些高等美术学院,插画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方向。插画艺术的社会功能非常明确,直接服务于文学作品的传播与解读。因此它往往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插画的出现能够给文学作品增光添彩。中国古代明清小说的出版者就已经非常知晓插画对作品发行的作用,...
  • 刘庆邦:文学的本质从未改变
    就像具有魔力一样,“互联网+”改造着许多传统产业的形态,也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我们的文学版图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网络时代,文学创作发生了哪些变化,作家应该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日前,著名作家刘...
  • 一场不该发生的“矿难”
    改革开放,东风劲吹。随着西北地区煤炭工业的飞速发展,矿工作家亚东紧跟形势,两年来连续出版三部煤矿题材长篇小说《风起毛乌素》、《陕北煤老板》和《矿工子弟》,并得到著名作家陈忠实和莫伸同志的夸赞和热情推荐。作为一名矿工读者,我深感欣喜!
  • 郑晓林:《平凡的世界》大热,说明了什么?
    2015年的早春,根据路遥原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正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尽管时隔26年再次被搬上荧屏,这部在几代人心中奉为经典的文学名著,搬上荧屏后收视率还是一路走高。这一现象,是值得文学、影视领域的创作者、从业者深思的。
  • 戏曲与话剧何以跨界对话?
    戏曲创作需要尊重戏曲自有的艺术规律。作为戏曲选题的重要来源,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的成功作品往往为戏曲提供了重要的母题素材。不过,不同艺术样式之间的成功改编,必须准确面对并尊重彼此的艺术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艺术体裁的跨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古老戏曲如何“转身”
    2015年03月25日 古老戏曲如何“转身”
    【知新】3月12日到15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广州大剧院连续上演《五女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三部大戏。创团30年来,小百花越剧团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桥梁,赞赏者有之,疑惑者也有之。然而,戏曲的现代“转身”的确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
  • 观当前电视剧中的农民形象塑造
    当农民理直气壮地变成“老”农民时,我们不能不注意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一种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在中国农民形象的电视剧塑造中开始浮出水面。具体而言,这种民粹主义倾向是指当代农民形象从社会行动主体到日常活动者,进而从人民性到农民本位主义的滑落,在这一滑落...
  • 读屏时代,传统文学期刊如何吸引“网络移民”
    如果你想看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点开各大文学网站就可以了。而如果想看一篇属于传统纯文学或严肃文学的小说,却没那么容易,目前还难以看到像网络文学一样的综合平台。网络文学对传统严肃文学的冲击已经十几年,传统文学的主要阵地依旧在纸质刊物。世界早已进入了读...
  • 袁慧琴:以新媒体手段对外传播戏曲国粹
    中国的戏曲艺术萌芽于远古、蓬勃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千百年发展至今,有据可考的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保存、传播、传承与发展,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立中...
  • 刘俊谈诗朗诵《中国矿工》:矿山,我的心灵栖息地
    2013年10月21日晚,北京,中国剧院,盛大的第四届中国煤矿艺术节闭幕式在这里举行。简短而热烈的闭幕仪式过后,汇报演出正式开始。钟声响起,灯光渐暗,剧场安静下来,我的心却嘭嘭跳个不停,这全是因了节目单上的那行小字:“音诗画《中国矿工》”。
  •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
    我国正处在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递进的转型期,传统生活正在发生改变,特别是原属于农耕文化、村落文化或胡同文化、街巷文化的那些传统文化,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到来,一下子被冲击得无处立足,于是许多传统被丢掉、改变,或彻底转换成一种新的方式存在下来。
  • 姜昆:如何突破曲艺存亡的新瓶颈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八个字,既是党中央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曲艺艺术难得的一个机遇。为什么?因为曲艺人跟老百姓最贴近,老百姓对我们说唱艺术本身没有任何隔膜,跟我们是面对面的一种交流。曲艺讲的是他们的事,说的是他们的话,演的是他们...
  • 王朝柱:坚持艺术地再现重大的革命历史
    我是半个天津人,因为我的户口放在天津南郊葛沽整整四十年。说来十分惭愧,近三十年以来,我的创作主打电视连续剧,在前二十年的创作中,我连想都没想过给天津电视台写一部电视连续剧。真是愧对天津的父老乡亲啊!十年前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天津电视台台长万克同志的...
  • 吴文科:不要误解相声
    2015年03月02日 吴文科:不要误解相声
    相声因采用普通话表演且具备能给人带来笑乐效果的审美品格,而在当今中国的艺坛上成为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曲艺形式。也正因此,相声的兴衰沉浮一直以来都是最受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殊不知,一个时期以来,相声创演持续低迷难以振兴的根本症结,恰恰不是当下许...
  • 文化如何助力中国梦
    2015年03月02日 文化如何助力中国梦
    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将文化尤其是文艺的重要作用,提高到了关乎民族复兴和国家软实力建构的高度。可在当下的社 会现实中,有人将文化作为赚钱的工具,有人将文化当成自娱自乐的玩具,还有人将文化作为装点门面的道具。这都是不正确的文化观。文化不能做时代的“...
  • 根雕艺术:从民间艺术到殿堂文化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也从来不曾缺失捕捉与发现美的眼睛,并不断在本能、劳动和巫术中探索美,促进了人类艺术的诞生。包括原始社会早期的生产工具、武器、骨制器具和中后期的彩陶、雕塑、壁画、装饰品等,构成了原始造型艺...
首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尾页 共981条信息/共40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