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

  • 跨界导读中国首部幽默的思想小说:李洱《应物兄》
    《应物兄》,我将它视作文学界的《三体》。说哪去了?我是觉得,在评论家们把它跟名著对应中,称之“当代(思想文化界域)《红楼梦》”,也可以的。文学技巧在此不论,诸如它的复杂叙述视角史诗结构等等。它是一部思想意识涵量包罗抽取袭击辗转令人吃惊的书。我认...
  • 《中国精神读本》:书写中国精神进化史
    最近,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主办、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精神读本》新书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精神读本》收录了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140年来100多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诗人、学者的文章,这些文章笔触优美,他们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 李建平“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 ——《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新书发布会举行
    8月31日,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携新书《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做客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为现场读者讲解北京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经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定,以北京城内城外的运河遗迹为中心,介...
  • 中国文人阅读方法的演进
    尽管朱熹强调“熟读精思”,对“泛观博取”持有异议,但从一部《朱子读书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先贤们已经总结出很成熟的“精读”和“泛读”的阅读方法,不仅有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有深入的学理思考。
  • 围炉夜话“唐诗课” ——《唐诗课》《莫砺锋讲唐诗课》新书沙龙举办
    莫砺锋说,程千帆先生在教育学生上用心良多,“我不敢说老一辈学者中程先生是最优秀的,但在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程先生可能是那一代学者中间花力气最大的,真的是把培养学生当成他第一位的工作。”一个好的老师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莫砺锋谈到,程千帆先...
  • 热爱书,其实是热爱人生
    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如我辈一个平凡的俗物,这样的习惯还是可以养成的。——陈丹晨 读书要读出味道来,得如同我们品尝食品一样,首先得味道好吃才行,才吃得下去,咽得进去,进而化作营养。——肖复兴 追溯起我的藏书,它们一本本的到来,也...
  • 听见黄河 听见中国 《大河唱》新书首发暨观影会在京举办
    8月8日晚,《大河唱》官方授权图书在北京英皇电影城举办新书首发式暨观影会活动.席子纹纸质感的书封面上,是黑白分明的黄河,烫金的书名大气厚重。翻开这本书,前半部分是四位民间艺人的故事各成一篇,将他们的生活以及所处时代环境的诸多细节娓娓道来。书的后半部...
  • 令你印象深刻的序或后记
    读一本书就如品一桌菜,有时回味无穷,有时味同嚼蜡。如果把正文比作正餐,文前或文末的序/后记可看做前菜和饭后甜点,正餐的滋味固然令人难忘,有时前菜和甜点也别有滋味。在你读过的书中,有没有令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序或后记?
  • 老北京的槐树
    2019年08月10日 老北京的槐树
    槐树之于北京就如梧桐之于金陵,堪称京城的文化符号。如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所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平...
  • 跟着唐宋诗词去旅行
    2019年08月10日 跟着唐宋诗词去旅行
    这是一张神奇的地图。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熟背上那么几首唐诗宋词,但若问起,唐宋一共有多少传世的诗词作家,共留下了多少作品,可能很少有人能答得上来,更遑论说出每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及其诗词的写作地域分布。但是,有了这张地图,这不再是一件难事。
  • 与心灵之声的契合——读徐迅散文集《响水在溪》
    《响水在溪》百篇文本,四辑纷呈,作者以扎实的文学功力、丰沛的现代文学语言和诗性之美,为我们展示出一条来自大自然、来自本土气息,以及情感深处朴素、真诚的心路历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对人生百态、世事沧桑进行深刻剖析和诠释,彰显出...
  • 《中华传世藏书》亮相书博会 吸纳《四库全书》精华,汇为166册约2亿字
    《中华传世藏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国学网)依托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单位100多位古籍专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编纂而成的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全书按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分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共选收具有传世价...
  • 专家学者座谈好作品长销不衰的魅力
    7月26日,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朱鸿散文集《夹缝中的历史》出版20年座谈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 才女徐静蕾的祖辈不简单
    2019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非虚构文学作品《父亲的军装》,在这部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背景的书中,作者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军医在军队中的成长和蜕变,以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视角,讲述淞沪抗战的细节以及挺进大别山的细节。作者徐子建,正是徐静蕾的...
  • 15年研究总结 首部全民阅读理论专著推出
    在全民阅读的推进和开展过程中,阅读机构积累了怎样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了哪些可供推广的理论?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阅读社会学——基于全民阅读的研究》试图告诉我们答案。7月13日,该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民阅读相关单位负责人及阅读推广人以及该书...
  • 当陪护日记写作成了一种风尚
    对于更多的人选择写陪护日记,刘庆邦特别赞赏,“写这类日记提醒我们要保护孝心、善良之心。”他认为,在伤感的情形下,动一动手写日记,也是自己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能缓解痛苦、抚慰哀伤。同时,将这些文字留下来,更能唤醒我们的情感记忆。
  •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他把文学的读者带入了20世纪
    提起海明威,相信让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传奇人生:叛逆、出走、冒险、漂泊,喜欢斗牛、打猎和拳击,沉迷于酒精和对女人无尽的追逐,上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的战场、中过200多片弹片、在两次飞机失事中大难不死,却在62岁那年用他最心爱的猎枪打碎了自己...
  • 7月13日,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新书分享会在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举办, 作家淳子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桢栋、讲师冯宏、营光学社学生团队以及同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江岱,与读者畅聊如何用城市空间的新视角解读张爱玲与上海。
  • 罗达成用一本书,记录《文汇月刊》和当年的文坛激情
    7月7日,罗达成的新书《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 <文汇月刊> 十年>》在上海作协发布。罗达成于1970年代初进入文汇报社,任文汇报《笔会》副刊编辑。1980年初调入《文汇月刊》,从此进入了他人生中激情燃烧的十年。作为这段时光完整的亲历者,年过七旬的他决定将...
  • 选本亦是经典,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修订再出版
    刘学锴先生《唐诗选注评鉴》(两卷本)自2013年出版以来,广受各界赞誉,五年内五次印刷。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评价其为“近三十年最好的唐诗大型选本”。2018年刘先生又对该书进行修订,内容更胜旧本,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9年5月将此次修订本改版重印为...
  • 致敬网格本经典,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出第一辑21本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最近,人文社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新版的网格本...
  • 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2019年07月06日 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100个汉语词汇里的古代风俗》是一本有趣的小书,作者许晖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代风俗在什么方面留下最多痕迹呢?就在字词里。语言就是“活化石”,只要有心观察,一路走一路挑拣,寻章摘句、详加对比,就能依稀看见过去的风景。许晖长期研究通俗历史文化,...
  • 文豪们的种种怪癖,不过是为了抵抗写作的焦虑
    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这些都是每一个写作者必经的过程。而那些传世之作的诞生就更是如此。在新近引进出版的《怪作家》一书中,作者西莉亚·布鲁·约翰逊化身“文学侦探”,为人们一一揭秘世界名著诞生的细节,以及大作家们写作的怪癖和执迷,看似写的是猎奇八卦,实...
  • 刘一达推京味儿新作:话说、画说北京城里的“人五人六”
    “这里面的京味儿语言不是说完全北京的土话,是经过提炼的。我认为,这是文学中纯粹的京味儿语言。”著名作家刘一达近日推出新作《人五人六》,作为一位人们印象中典型的京味儿作家,他这样形容“文学中的京味儿语言”。
  • 童道明谈契诃夫:他生活在19世纪,思想属于20、21世纪
    童道明生前最爱两个作家,一是契诃夫,一是冯至。他认为与契诃夫结缘,是命运对于自己的眷顾。1956年,童道明前往苏联留学, 1959年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读三年级时,童道明遇到了人生第一次重大转折,当时因要写一篇题为《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的学年论文。...
首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尾页 共589条信息/共24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